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浅谈语文新课程人文熏陶的蒙太奇效应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30日 08:11 浏览次数:2766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80

再来读读《识字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后的六个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你看,古人把这些词都赋以它们以生命的新绿、生命的灵气、生命的朗润、生命的音符和生命的张力。还有《四个太阳》(人教版一下第18课)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作者把自己的童心、童趣、童乐、童画和自己的心愿、希冀融于太阳与春天之间,化于天真无暇的童谣韵语之中,真可谓一语七情。景与文,文与人浑然一体,把一个色彩斑斓、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勃勃生机的春天处处涌动起生命的旋律。课本中这种以诗性的语言,人本的理念,关注生命体的蒙童读物,俯首可拾,诵之皆朗朗,体之皆亲和。妙哉!

二、以和谐相宜的人本理念时时规范的是道德
  有人说,中国人的人生本来就是语文人生。我觉得一点不错。在古代,女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谙国事,但绝不可以不知《女儿经》;少儿可以不出门,可以不习武,但绝不可以不读《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看起来似乎是纯粹地让孩子从小习得语言和文字,其实并非仅仅是学习语言,而是学习一种文化传统,一种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而这种道德观与世界观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得最深厚、影响最深远的部分便是和谐相宜的为人处世的人本思想和道德文章。几千年来,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新课程一下语文《识字2》正是承袭了《三字经》的传统文化和韵文法则编写的:“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这些传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在当今的孩子身上很难找到范式,要么是“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只懒猫子”,要么是“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家里要听我的话”。汉民族传统的“父子亲,夫妇顺,家庭和,百业兴”的训诂确实需要重新拾起,以承继优秀的中华文明与文化。这种文明与文化在华人圈里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传承得比我们好。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更加需要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进行熏陶、感染,以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因此,人教版一下语文教材为此单独设置了一组课文,除《识字2》以外,编辑了四篇课文。一篇是《看电视》:爸爸放弃精彩的球赛让奶奶看京剧,奶奶又把京剧频道换成球赛让爸爸看;第二篇是《胖乎乎的小手》:小手不但给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还给奶奶挠痒痒;第三篇是《棉鞋里的阳光》:在妈妈给奶奶晒棉被行为的感召下,小峰也学着给奶奶晒棉鞋;第四篇《月亮的心愿》则写了幼小的珍珍宁愿放弃梦寐以求的郊游而主动留下来照顾生病的妈妈。这一组课文所倡导的是古人教子皆用的“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的传统道德思想。文本中所蕴涵着的母子间、父子间、婆媳间的浓浓亲情──互相体贴、关爱、谦让和照顾,看似平常、什小、渐微,实则要做到却又很不容易。在整组课文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读文,多番感受;移情体验,感悟真谛。蒙童之年时时刻刻地受到民族传统文明与文化──家庭和睦、人际和谐、浓浓亲情、伦理准则、道德规范、人本真谛的熏陶与感染。适哉!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