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美育在古诗教学中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8日 15:50 浏览次数:1287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278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代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唐代开始以诗取士,读诗诵诗便成了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内容。古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声叠韵,有平仄相对,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而不断地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汉语言的不断的积累,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而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古诗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一、读一读、感受美
  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不能局限于教学生读音、释词、解句,古诗词诵读课本中的古诗都是精选的,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既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其中都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壮美;“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柔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清新美;“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赤沾衣”的秀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宁静幽雅的静态美……无处没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李贺的“何当今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急欲为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英武气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催人奋进的人生哲理;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精神,美的形象,美的情怀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只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体味美,才能使之受到美的感染,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

二、听一听,鉴赏美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教学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美的境界中去。听了《孟浩然--春晓》、《北朝民歌—敕勒歌》、《李白--早发白帝城》、《叶绍翁--游园不值》、《马致远—天净沙》等配乐诗朗诵后,学生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了,他们会突破时空的界限,神游于古诗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或是春眠将晓,听到了那风声、雨声、鸡鸣声;或走入了那凄凉萧瑟的晚秋,体会到游子的哀愁;或体味出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险而重履坦途的畅快心情;或来到北国,看到那草原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图景;或想象出满院的春色,墙角红杏出墙的热烈气氛,就如亲历华夏旖旎风光,融进了那神州秀媚河山之中,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受到教育,在欣赏中认识了美。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