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纲更进了一步,在阅读教学一章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大纲还对三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方法分别作了提示。对讲读课文,要求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学习表达;提出了不同年级、不同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阅读课文,提出“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自学的比重要大一些,教师的指导由理解内容向指导阅读方法倾斜。对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此类课文,相当于把课外阅读材料拿到课上来阅读,好处是整齐划一,便于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是提出阅读要求和检查阅读效果。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要求,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此外,这部大纲在前两部大纲重视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达到运用词句,是低年级讲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讲读教学都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因为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基础;学习遣词造句是学写片断乃至学写整篇文章的基础。大纲的有关提示,对教师在讲读教学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里抓住了自学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的核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部大纲对阅读教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具体阐述了“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大纲吸收了讲读教学的成功经验,指出:“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讲了四个意思:1.讲读课文的一般顺序。即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或有重点地理解课文;最后统观全篇,对整篇课文有个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这也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大体步骤。2.要从整篇课文着眼。一般不要一上来就逐段讲读,更不要一上来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3.要加强部分和整体的联系。一个是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一个是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4.两个“整体”有质的不同。前一个“整体”,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要求不宜高,后一个“整体”,应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心,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对全篇课文都应有较深的理解。两个“整体”,体现了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由粗浅的理解到比较深刻的理解,由感性的表面的认识到理性的本质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讲读教学的顺序,只适用于一般情况,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体裁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还应当指出的是,义务教育大纲在重视词和句的教学的前提下,提出段的教学的概念,阐述了段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将有助于“段”这一阅读教学重点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段的教学,承前——理解词句,启后——理解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前,只讲字、词、句、篇,实际上由句到篇,超越了一个重要阶段——对段的理解。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有困难,抓不住主要内容;写不出有内容、有条理的片断和短文,同教学中忽视段的训练不无关系。段的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知道这个主要意思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时候几段话合起来讲一个大的意思,成为一个大段。从广义上说,分段、归纳段意也可属段的教学的范畴,实际上已进入篇的教学的阶段。自然段是组成一篇文章的结构单位。如果学生学会理解自然段:由读懂每句话到读懂一段话,并抓住主要意思;能够了解自然段的层次结构,并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那么就为理解整篇课文打下了基础。因此,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注意理解自然段的教学。中年级把段的教学作为重点,切实培养学生理解“段”的能力,就为篇的教学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