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课改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课改论文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01 浏览次数:28769
No.A2648

(二)关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教学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小学阶段的总要求和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是否全面、具体、符合教学实际,不仅关系到对教学能否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而且关系到我国语文教育的水平。和教学目的相对应,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也应包括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但是,建国以来的五部小学语文大纲,只有后两部大纲讲得比较全面。1956年大纲的教学要求就前两个方面作出规定。1963年和1978年大纲,只提出了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要求。1987年和义务教育这两部大纲的教学要求提得比较全面。要通过对大纲的反复学习和宣传,全面认识和达到教学要求,以保证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下面仅从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对几部大纲的要求作一粗略的比较、分析。

关于汉语拼音。1957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开始教学汉语拼音,1963年开始在大纲中提出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总的说,汉语拼音的功能逐步扩大,教学要求逐渐提高。1963年大纲仅把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辅助工具”,1978年大纲适当扩大功能,提高要求,提出“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和后两部大纲比较,这两部大纲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要求是比较低的。1987年大纲和义务教育大纲进一步扩大汉语拼音的功能,提出“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为什么提出利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这是因为,在低年级怎样解决“学汉语”和“识汉字”的矛盾,即儿童入学后,又能识字,又能使语言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重视了识字,中断了语言的发展。因为,学生识字很少,难以阅读。于是,出现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等多种实验,试图通过集中一段时间识字或加大每篇课文识字密度的办法,尽早突破识字关,利用汉字进行阅读。1982年又出现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这项实验从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要求入手,发挥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使儿童在入学不久,就能借助拼音阅读,同时在阅读中识字,为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提供了新鲜经验。1987年大纲,特别是义务教育大纲,受上述教改实验的启发,适当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要求,提出一般要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和较高要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适当提高,是为了尽早帮助阅读——由开始阅读纯拼音句群、短文,到阅读注音课文、读物。学生尽早阅读,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