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材论文 ›› 文章正文

苏教版国标本(一下)阅读教学中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15 浏览次数:3078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4007

突然,老师大声朗读起课文来:“啪,啪”,响应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醒来了。”随着老师的朗读,有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舒展双臂,轻声说:“啊,醒来了!”老师继续朗读,“一只只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突然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喊着“欧……欧”身体做着奔跑的动作,俨然成了一只奔跑的羊。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了,三个、五个……老师再朗读:“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此时,教室里已经沸腾了,许多同学手舞足蹈,有的学羊奔跑,有的学牧羊人策马飞驰,有的干脆在原地乱蹦,嘴里欢呼着:欧!欧!欧!一些文静的同学虽然没有站起来,也早已睁开了眼,乐开了花……
  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了,通过启发想象,草原的美景已完全融入孩子心中,他们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蓝天、白天尽收眼底,牛儿马儿追逐嬉戏。这是课文描述的,更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

  三、当教材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
  首先介绍两个案例:
  在学习《蚂蚁和蝈蝈》后,老师问:蚂蚁和蝈蝈谁快乐?
  大家一致认为勤劳的蚂蚁生活得很快乐。可教室里突然竖起了一只小手,“蚂蚁和蝈蝈都快乐”,理由是“他们各自快活半年”。夏天,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很快活,而蚂蚁在烈日下搬运粮食很辛苦。冬天,蚂蚁躲在温暖的窝里很快活,而蝈蝈没有食物吃很痛苦。

在学习了《蘑菇该奖给谁》时,课文中大蘑菇虽然奖给了小白免,但有孩子却有看法,他们认为小黑免有自知之明,明知跑不过骏马,干吗还要和骏马比呢?再说,兔妈妈又没有规定不得和乌龟比赛,小黑免和乌龟比赛并没有违反比赛并没有违反比赛规则,蘑菇应该奖给小黑兔。
  这是孩子自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与文章的中心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这个案例,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矛盾时,我们的教师应该怎么办?
  是的,由于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构成、所处的文化氛围的不一,导致他们对文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接触文本后,对文本有多元的理解,这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理解采取怎样的方法。在实践新课标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又走到一个极端,即无论学生感受到什么,老师均予以肯定,生怕被扣上“专制”、“一言堂”、“不尊重学生”的帽子。难怪乎杨再隋先生要惊呼:语文教学又怎么了?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