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材论文 ›› 文章正文

苏教版国标本(一下)阅读教学中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15 浏览次数:299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4007

3、理解障碍
  因为孩子的人生阅历浅,阅读积累少,理解力跟不上,也常常造成阅读不畅。理解障碍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词语联想力弱。一年级的孩子,脑海中积累的词语很少,词语联想力缺乏,脑海中积累的词语很少,词语联想力缺乏,遇到词语转行或转页,就容易把词语读破。如《咏华山》“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情”在句未,“不自禁”在转页首行,孩子读到“情”和“不自禁”时,常常不能联想到“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往往读成情/不自禁。有的词语意境很美,孩子不能与生活体验有机联系,就读不出词语的韵味,这些均影响他们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如,“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学生不能想象“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意境,读不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意味;二是长句子的逻辑停顿把握不住。教材中有一些长句子,学生一下子读不懂句子的意思,不知道该在哪个语意、语流处停顿、换气,而生理特点又使得他们一口气无法读下来,常常读破句。
  如:“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孩子常读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再如: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孩子常常一口气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读完,结果读得上气不接下气。
  理解的第三个障碍是句子含着的意思读不出。句子含着的意思读不出来,影响对句子的理解,也常常导致读不连贯。“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既含有批评,又蕴着慈爱,而学生在开始读书时,却只能读出第三层意思。
  要想解决这三大障碍,除了给足读书的时间外,我们还应提倡加强教师的领读。
  现在低年级课堂,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的领读已不多见,以为学生读得很好,领读实属不必要。但我们要清醒的是,哪一节公开课,学生不是已把课文读熟了再进课堂?真正的平常课、家常课上,特别是第一教时的教学,广大农村小学的学生还需要老师适当的领读。我曾经问过有着多年低年级教学经验的老师,孩子读几遍书能够把课文读通顺?答曰:一般的孩子最起码读10遍课文。一下的孩子许多课文恐怕还是需要教师领读的。当然,领读的不一定是整篇课文,要重点领读的内容主要分为这么几类:①长句子,主要引导学生掌握逻辑停顿;②含有生僻词语的句子。如“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骑牛比赛》);③含有儿化韵的句子,“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世界多美呀》);④词语转行或翻页的句子;⑤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要领读好这些句子,教师自己要有读书的真功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曾听过一节初一的语文课,六个词语老师读错4个(全是音不准)。如果这样的教师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带给我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可怕!江苏省苏教版教材培训时,曾有“美读欣赏”,我们很受启发,在进行二级培训时,以乡镇为单位搞过“读书擂台赛”,效果较好。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