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特点,理解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而是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单元,这样的主题单元才符合语文课的要求,如果单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组成主题单元,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教材,而不象语文教材了,明白了这一点,教师们就可以从以往的“主题”概念脱出来,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当然也不必刻意去讲这个单元题目(核心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只是让学生感受就可以了。
第三、关于单元备课
以往文选式教材,备课是一篇一篇进行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是主题单元结构,每个主题单元由主体课文及课后思考题与“语文天地”两个部分构成,“语文天地”是教材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既备主体课文,也备语文天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学顺序来说,不必把“语文天地”的内容放在最后,比如“拓展阅读”选的诗文格言就可以与主体课文相联系,有些知识练习内容也可以学习课文结合。
备课既要注意备教学的硬任务(比如识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也要备软任务(比如某种文化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硬任务是可见的,可以量化检验的,软任务是不可见的,也不能量化检验。硬任务当然要重视,但决不可轻视软任务,在四个奠基中(文化、工具、思维发展、学会学习)它占了三个,文化、思维发展、学会学习,打好这些基础孩子才会有后劲、有发展、有出息。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希望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吃透教材,溶汇贯通,对教材中安排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它所负载的“软任务”,整体把握,整体设计,分节实施。
三、关于教材的适应性和教材容量问题
一部好的基础教育教材,必须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它既要适应城市,也要适应农村,它既要适应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地区,也要适应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适应”应该是符合教育发展方向上的适应,而不是迁就现状,更不是迁就落后,因此这种适应应具有引领性。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设计正是从上述理念出发的。三年多的实验表明,它既适应城市儿童的学习,也适应广大农村儿童的学习,既适合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使用,也适合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使用。青岛、沈阳、成都整个城市在使用,北京教育最发达的海淀区、天津教育最发达的河西区也在使用。方言较重的广东顺德、福建泉州也在使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新疆、宁夏、甘肃、贵州等广大农村也在使用。并且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通过选用这套实验教材,在不同层面上推动了当地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新教材的引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