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保护孩子识字的积极性。孩子入学前都学过一些字。我们曾拿三百常用字测试刚入学的孩子,最多的认二百多字,最少的也认五个字,这些字是幼儿园老师或爸妈教的,用什么办法教的呢?字与画对应,以画教字是主要的方式。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儿童早期识字经验相联系,又进一步深入,在一入学时学习“字与画”单元,把汉字象形及由画演变为字的特点和过程溶入1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学习,保护了孩子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如果不是这样,一上来就学拼音,特别是强调四会,难度很大,幼小断裂,使孩子对语文课产生畏难情绪,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同时开英语课,学习英文字母和拼音混淆,难度就更大。而一旦失去兴趣,再恢复就难了。以往孩子不爱学语文,跟一开始两个月强化拼音学习,有重要的联系。相反,学简单汉字,比学拼音容易,先学100个左右常用字,再学拼音,可以以熟字带动拼音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拼音的难度,保护和激发孩子认字和学拼音的兴趣。编写教材要以学生为本,不能以教师怎样教习惯和顺手就怎样编,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意这点,这也是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的理念。
第三、重视拼音教学,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掌握拼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拼音这样安排,丝毫没有不重视拼音的问题,它是要给拼音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且着眼于让孩子按学习拼音的规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拼音。实验结果说明,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把拼音的难点分解,经过四册教材的学习,孩子的拼音比原来学得还好。
第四、关于学习拼音和学习普通话的关系问题。会拼音对于纠正方言有一定用处,但决不等于会了拼音才能学习普通话,更不等于会拼音就会普通话。会不会说普通话,关键是学校是否有一个说普通话的语境,语文老师以及其老师是否用普通话教学(用普通话教学是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语文教师不会普通话,他读拼音也不会准确,如果这样的老师教拼音,后果可以想象。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在学100个左右汉字后再学拼音,有人以为这会耽误学生学习普通话,而实验的情况证明,这里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在没学拼音之前教汉字,强化了对教师说普通话的要求,有利于在学校形成说普通话的语境。广东顺德实验区在这方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