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去参加加拿大人举办的家庭聚会。那天刚好是6月1日。当留学生和加拿大人说起今天是儿童节时,没想到这位老外很惊讶地问道:“今天是儿童节?有这样的节日吗?”留学生听后,诧异地反问道:“你们没有儿童节吗?”老外的回答更是让人意想不到:“每天都是儿童节!”是的,中加两国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差异:加拿大是真正的愉快教育,而我们是苦学教育。我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环下,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今天,我将引领学生用生命和情感去重新诠释语文教学的内涵。
开放的课堂———积淀精神的种子
1.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储备。
2.引领孩子去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完《月亮湾》一课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我们的村子》、《姥姥的小院》等十余篇作品,而且无形中又使他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像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的那样,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样,久而久之,便积淀、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