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有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控制局面。后来还是用了一句“你真是井底之蛙”回答了学生。可后来这位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意外地发现有位同学有道:青蛙跳出井口,正好看到一位同伴被人用剪刀刺死,掏了肠子,剪了头……情景惨不忍睹,还看到了河水发黑,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还是觉得井底安全,生活舒适一些,所以他又跳回了井底。于是这位教师第二天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是井底之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彰显学生个性,完善主体生命。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意识。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比较重视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倡感悟、积累、运用齐头并进,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课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念。同时伴随着思维活动。语文教学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还伴随着肢体活动。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起自己的双手。这两节课都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充分地动了起来。《争吵》一课中,在默读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分成红绿两队进行答辩。其实,这就是综合能力训练的过程。
四、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詹天佑》一课紧抓“杰出”“爱国”,通过演示、品读、采访等方式挖掘了文章的人文内涵。《争吵》一课对“宽容”的领悟更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黑板上画的一颗宽容的心正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