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多种有自我特色的审美手段去再现诗作的神韵
古诗词的内蕴之美,因为我们感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的诵读只要能表达出自己所理解的内蕴之美就可以了。各种各样的视角、切入点,各式各样的理解和情绪,没有规定的标准,只要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你的再创造,你就能在诵读的过程中享受着古诗词带给你的美感,并把这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别人。
岳飞《满江红》最后一句“朝天阙”,我要把这作为悲壮激昂的战斗誓言,声调高昂上去——“美”;我要表现岳飞雪耻复仇的坚定信念,也有壮志未酬的无奈,既情辞慷慨,也悲壮愤懑,声调短促激愤,言未尽,意未休,也“美”。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是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极富生活情趣。而这淡淡的一问中,又包含了诗人无穷的感慨。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那么我朗诵时应处理得语气虽平淡却通过几个重音“不”“何”引起听者的遐想,这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作神韵,使之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如果我为这有趣味的生活场面所动,打算了无痕迹地让听者在笑容的后面听出哀情,就宜用欢快、调侃的语调读出来,同样可以让听者感受到诗的神韵。
为了读出神韵还可以用各种手段去体味诗的意蕴。例如可以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诗词联系起来去“想诗”,去创造诗的意境,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思和联想,为诵读提供感情的依据。
孟郊的《游子吟》引起过无数读者的共鸣。我们读诗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场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语言,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而出。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常常出现吗?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唤起我们对母亲深挚的忆念。再来读诗,情绪自然出来了。
3.注意每首诗中作者所表露的情绪变化。
可以此为据处理诵读的抑扬、节奏、语调、音色,表现诗作的神韵。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从解读内容上可掌握诗人的情绪变化。
《将进酒》就是劝酒歌,是李白与友人岑参在另一好友元丹丘家登高饮宴。饮酒中他借酒兴寄情于诗,来了一个淋漓尽致的抒发。此诗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汇,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这首诗历来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吟诵、处理方式也各具千秋。要咏出神韵则很难,我通常以诗人情感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为线索处理诵读时的抑扬节奏。(示范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