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诵读 体味 内化 提高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32 浏览次数:3001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98

那么,解读、感受这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境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诵读。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吟诵,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理解诗人,解读诗的内容。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人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以唐宋诗词为例。唐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宋分北宋、南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如果对这六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心中有数,那么对诗作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

  当我们读“安史之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词和之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词,情感的表达自不相同。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想象奇特,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有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一个—乜”,好一个“落”,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真是万里一泻,末势犹壮。读这样的诗句,自己都有叱咤风云的感觉,自然胸也挺,腰也直,声调高扬,气势磅礴。

  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读这样的诗句,犹如黄连在口,苦涩、沉郁、深沉,方能读出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怀。而读诗人十一年后写的《登高》时则不能如此,“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只有用满是沧桑的声调方能传达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只有用悲凉沉郁的声调才能让人感到诗人久客孤独的内心,悲秋苦病的情怀,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最后以“软冷”的语调收尾,诗意表达就更深沉了。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