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诵读 体味 内化 提高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32 浏览次数:3105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98

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整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吟诵,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神美的享受。

  诗歌在古代就具有“教师”的资格和职责,德国哲学家谢林曾把诗歌称为“人类女教师”,诗人的体贴和关怀教人懂得爱和柔情,在这样的诗歌抚慰和熏陶下,读者的感情世界就可能变得更加丰富、细腻,心理气质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清人江顺诒在《愿为明镜室词稿序》中也曾写道:“余性刚而词贵柔,余性直而词贵曲,余性拙而词贵巧……余性浅而词贵蕴蓄,学词冀以移我性也。”看来他欲以读词来修补其性格的某些不足,由此我们不难感知古诗词对读者心理的影响,它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

  怎样去解读古诗词呢?有人把它当作古文去逐字解读,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词语;有人把它当散文去欣赏,认为诗词如一种情感、一串思想、一种道德,但他们忽略了诗中还有意象、语言韵律的组合……

  孟浩然《春晓》语言浅显,浅可浅到三岁幼儿皆可诵读,一年级学生也可解读为:春天睡懒觉,听见鸟在叫,夜里刮风又下雨,许多花儿都落了。而深究呢?要捕捉其丰富的意蕴、题旨与情趣却非易事了。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须由读者沿着诗人的思维方向去丰富去补充。诗人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潇潇风雨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的凄迷意境;那处处啼鸟,远近应和,使人如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淡淡几笔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描绘了无边的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去体味那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诗中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犹如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反复吟诵,使人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这意境、这神韵哪里是几句话能表述出来的呢?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