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材论文 ›› 文章正文

教师,请学会解读文本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22 浏览次数:4115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52

生:用人来代替石头,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鼓掌)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哎?你们说,曹冲会不会当时也想到了这些办法,但后来没有用吗?他为什么不用呢?
  生:我曾经看过称象的动画片,曹冲为了把大象赶到船上,想了很多办法,动物是不太听话的,要把这么多猪赶到船上,可能很难。(评价启发)
  生:老师,我觉得人比石头大,但比石头轻,可能船上站满了人,船也不会下沉到划线的地方。
  师: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想,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曹冲确实值得我们佩服,你佩服他什么呢?(研读)
  生:曹冲爱动脑筋,因为……
  生:曹冲善于观察,因为……
  生:曹冲富于联想,因为……
  深入解读文本吧,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根本不会有课堂上的“浅出”,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只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外围兜圈子,即使是评价,也只能是干瘪机械的“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笑容是刻意修饰的,动作是夸张矫情的,那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2.“养蜂人的生活诗情画意吗?”——防止文本解读的概念化。
  所谓概念化,就是总用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操去观照文本,总是从崇高的思想上去看待文本。概念化的解读方式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它把学生与文本隔开,取代了活生生的人的体验,消解了审美主体的再创造的过程。
  《赶花》是浙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新增课文,上海的S版教材也有这篇课文。大部分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体验养蜂生活的“诗情画意”,理解养蜂人不辞辛劳为人们贡献“甜蜜生活”的奉献精神,感悟新社会新生活新气象。但是,每一次公开课,我总是会发现有学生流露出怀疑的眼神,我总是会发现有学生欲说还休……他们在怀疑什么?他们究竟想说什么?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在解读这篇文章时,也有所怀疑,也想说些什么。我想说:作者在描绘养蜂人的生活状态时,全篇充斥着脱离生活实际的语言和不食人间烟火的小资情调。文人雅士认为一年四季追赶着花开的时节,徜徉在花海中,与群蜂共舞,与花香同醉是一种浪漫陶醉的生活。但是在养蜂人眼里,这种四处奔波、风餐露宿的日子,只是为生活不得已而为之的艰辛。同时,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笑话:有一位作家去苗圃里采风,问一位花农:“你每天穿梭在这些美丽的花丛中,是不是会欢快地奔跑着?是不是特感到特别兴奋啊?”那位花农说:“不,只有我们家的那条小狗才会这么做!”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