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育资讯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是启迪智慧还是误人子弟

责任编辑:Tom Sun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4日 11:23 浏览次数:792 内容转自:shuxue.xiaoxue123.com
No.A9462

2007年上半年,一位记者找到我,让我谈谈对几道小学一年级作业题的看法。其中有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叫《捡钻石的人》。原文大意为:一个人在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身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照做了。天亮后,他打开袋子,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让他捡的竟然是钻石!文后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就如同故事中的什么人?这个神灵又是谁呢?问题二:

我们怎样在天亮之前去捡更多的钻石?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几道,据说是家长打电话给报社请记者帮助解决难题。

无独有偶,2008年1月28日,搜狐网上又有一篇类似的报道《小学一年级数学题难倒北大数学硕士》。文章中提到了这样一道题目:

“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跟帖网友很多,但无一答对。甚至有网友怀疑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答案为0,因为6没有头,9没有尾,8只有半身,指的都是0。

我曾多次参与或主持教辅材料的编写,但类似上面的题目却从没见过,更没用过。从媒体报道来看,对这类题,教育界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设置这类题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答案并不唯一,只是希望学生开动脑筋,多作思考。也有人认为,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这类题是今后改革的方向。但我认为,过于抽象含糊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没有帮助。

进入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中小学的课程、教学都产生了重大变革,倡导个性多元的课程教学文化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界的共识。考试和平时的测查会影响教学的“风向”,往往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也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近几年来,考试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从平时的习题,到阶段的考试测查,命题开始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倾斜。

由过去的板着面孔到现在的更具有趣味性,理念和操作上的转变是毋庸置疑的。但选择和编写题目,绝不是越灵活、越新奇越好,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命题时首先要考虑小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刚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题目不宜太难,更不能过于生涩含糊。类似于“捡钻石的人”、“小明钓鱼”这样的题目,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是不能作为题目的。

小学教育的本质意义是启迪心灵,点燃智慧,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学,拥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手捧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题目,我不禁想到,学术争鸣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切不可忘了肩负使命的重大,倘若因此误人子弟,那就得不偿失了。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