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教室的使用应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安置。在教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制定一份教室运行分配表,以错开各个班级对教室的使用。
其次,学校中的其他场馆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好。如会议室、阶梯教室、陈列室、活动中心、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这些场馆未必每天都有活动安排,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些地方也合理运转起来。
此外,还可以把校外场地资源结合起来。校外的一些场地也是进行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比如,历史课的教学可以考虑适当安排学生到历史事件的遗存现场或历史博物馆参观;生物课的教学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到自然生态环境、植物园、生物馆等参观。这样,既可以缓解教室运转的压力,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教室里创造出教学的无限性
教室是教学的最主要场所,充分挖掘教室的潜在教育资源,更主要在于把握好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样,教学的无限性就显现出来了。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找到“标准答案”,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往往呈现一种“模式化”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只教教科书上的内容,只讲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了解“是什么”,而不理解“为什么”。事实表明,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可能暂时性地考出高分,但是却非常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发展的后劲,这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实施已经好几年,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这一教学目标已经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耐心启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