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市场发展迅速,正是得益于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一平台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在一个统一的承载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互联网、视讯会议、可视电话等多种业务网络。
找准市场的切入点
一个企业在创业方面选择方向时,总是面临国内外已有产品的竞争压力,如何选准和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切入市场,从而积累继续发展的资金,成为首要问题。
中星微公司是海归创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研制的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上销量第一,是我国惟一大量占领市场的自主创新的芯片。中星微成功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切入点选得非常好。中星微成功地选择了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尚处于群雄混战局面、没有强势企业和产品的多媒体芯片。在找准方向后开足马力、奋力拼搏,占领了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
国外杂志经常提到,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薄弱环节切入,吃下一块市场。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
在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美国一家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抗癌新药,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未获批准上市。我们中国上海三维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仔细分析和试验了这一新药之后,变换思路并首次提出将肿瘤细胞溶解释放的抗原信息全息地呈递到免疫系统,以激发特异的体内肿瘤免疫,实现了个性化治疗。这样,注射一处肿瘤,全身其它部位的肿瘤也可能缩小或消失,疗效大为提高。目前,这一新药已经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这一在美国专利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即将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同样,在通信领域的不少核心技术也被外企专利所垄断,中国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专利费。华为是中国申请和取得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其创始人任正非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好比一座山,山顶已被外商专利占领。华为就大力发展山脚下的专利,把山脚围起来。当从山顶下山时,就必须经过这些专利,我们就用山脚下的专利来换取山顶上的外商专利。”
对中国低成本的渴求是创新的动力
我从事激光照排研制时中国还比较穷,印刷厂渴望淘汰铅字,但又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更新费用。1981年,日本东芝公司报价2000万美元,愿为中国某大报提供整套照排系统,但被否定。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套照排系统的报价应在70万元人民币左右,加上其它附属设备,总价格应控制在200万元人民币。
正是这种对性能价格比的强烈追求,使我们创新。首次设计出了提高字形产生速度的专用芯片,降低了成本,不仅体积小,而且比国外同类系统起码高十几倍。首次使输出逼真大样的印字机,与精密照排机共享一个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显著降低了成本,这一技术保持了多年的领先地位。现在,日本很多报业集团也都采用了方正日文出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