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4:对什么都保持一致
你的孩子因受到罚站的惩罚而变得老老实实,你不敢变换你的策略,因为专家们说过要保持一致。不要把保持一致同一成不变混淆起来。在一个时期很成功的方法在将来就可能失败。下面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l)让孩子走开,可以让孩子到一个指定的椅子或房间里待着,以制止他的捣蛋行为。时间要随年龄而变化,——2岁的孩子2分钟,4岁的孩子4分钟。
2)取消他的特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责任,而禁止他看电视、打电话或不让他出去玩。
3)不理睬他的捣蛋行为。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孩子的哭闹、呕气、吵闹行为就会自动停止。
要善于尝试一些灵活的规定,但要明确一些基本的规矩。一个11岁的孩子上学穿什么衣服是可以讨论的,但要旷课则是不行的。当孩子知道一些规矩是可以灵活的,对那些不能灵活的规矩他就会很合作。
不要忘记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对不起并不代表做事不一贯,它是一种相互尊敬。这能教育孩子学会在做了错事之后主动道歉。
误区之5: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样看待
你不能让一个小孩子罚站,也不能让一个13岁的孩子走开一个人待着。孩子的个性,也对你的管教方法产生影响,对脾气温顺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对脾气倔强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异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制以保证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对于学龄前儿童,则还要教育他们爱护公物,友好对人。可以问“别人把你的蜡笔弄得一团糟,你感觉如何?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妆盒弄得乱糟糟时她的感觉”。上学的孩子已经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误区之6:不做任何惩罚
如果一个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的后果,他就不会接受教训。惩罚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惩罚要同他的违反家规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女儿因误了公共汽车必须让你送她上学,那天晚上就可以让她做一些额外的家务以补偿你失去的时间。
要让惩罚同他的错误大小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儿子星期五晚上回来晚了,那么让他星期六晚上待在家里老老实实是合适的,但“六个星期不许找朋友玩”则太过份了。
打孩子也许能暂时中止他的错误行为,但长期的肉体惩罚则适得其反。一个常挨巴掌的孩子不会学会自我控制,他只能学会害怕,以为一个大一点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