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由于不清楚学童数学概念发展的必经历程,以及学习数学的应有态度之培养,也因为自己已发展出数概念方面的抽象表征能力,因此在教导孩童数概念或运算时,常直接以抽象的符号布题,并以自己已具备的解题模式教导,要求学童能仿造自己快速的把问题答案求出,不能耐心的引导与沟通。不少教师也因为不太明白“学童必须彻底清楚数学基本概念,其概念的运用或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道理,不会灵活运用教材与情境,常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材教完,无法给学童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发表与沟通。殊不知学童在这样的引导下,学习数概念不易了解,只好死背,不会活用,形成学童愈来愈难了解,也愈来愈怕数学,甚至到某一阶段就抱着放弃学习的心态。
自八十二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以来,数学领域的教学就十分强调教师站在一个布题者与引导者的地位,尽量让学童自行思考解题策略,并能和人沟通其策略的合理性,培养讨论与发表能力。一些教材的活动设计中,也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童进行各层次数概念的形成(如新数的产生、合成、分解与比较)之操作与运思活动,目的在于奠立明确稳固的数概念与其彼此间的关系,以便于其后可随意运用与解决相关问题。九年一贯课程的精神,实际上是八十二年标准理念的延续,希望各学校能进一步加强学校本位与课程统整活动,在教师耐心与灵活有趣的引导下,使学童经由自己较熟悉情境的观察探讨中,更能体会数学的功能,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期盼教学有关人员能真正体会此种理念,确实加以实践,使我们的教学品质日渐提升,认为数学无用论者愈来愈少,能说理、深究与应用发展数学理论者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