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学期将结束,我们最关心的是指导学生复习,以应付考试,给学生复习时我们应明确命题的方向,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试卷的命题应从如下几方面去把握。
一、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力求充分地体现现代文明。然而,我们常见的数学试卷缺少人文性,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下面这些图形你一定很熟悉吧.那就请你动起手来,成功是属于你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等等。对试卷的内容编制我们也作了调整,将其分成三大部分,即:“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卷首语、卷尾语。例如在卷首写道:“同学们,一学期过得真快,你一定堂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本领,这儿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你可要加油啊!”卷尾写道;“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关注差异,满足不同追求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和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过去的做法是在试卷上设置难题或附加题,以增加区分度,这样便导致了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的泛滥。为了消除这样的弊病,本次试卷做了尝试性的探索,即设有加分但不设附加题,而以同一道试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如第二部分操作题第一题有多种答案,评分时学生如能正确设计出三种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同样,还有第三部分的最后一题,要求正确设计出两种答案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此类试题在评分上做到有底而不封顶,学生设计一、两种同样方案并不难(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得到基本分,而不致损伤积极性),设计三、四种则稍有难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再设计出创新性合理方案,即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体,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体现(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传统的试题,比较偏重考察记忆知识的再现,思维含量少,忽视了对教学两个方面方法、过程的检测,运用这样的试题考察的频率越高,学生的能力越低。而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如判断题第5题:“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选择题第4题:在左图中可画( )个与原来三角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填空题第2题:a÷b=40……4,若b= 10时,a=( ),若b 最小时,a=( );第6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6米,高是12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操作题第1题,画一画,用阴影部分表示1/4;第3题拼一拼:把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剪拼成长7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要求学生在画一画、拼一拼、算一算中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想、验证,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和规律,促使现行教学改变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功利主义行为。使学生的学习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也能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教师地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四、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必须突出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次试卷的命题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首先用“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取代了“应用题”这一习惯的说法,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其次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获奖情况、爷爷的用药量、奶奶围菜地、我设计施工方案”等作为创设应用情境的素材。再次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文字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表格,既考察了学生统计图表的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求平均数的知识,同时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增强了竞争意识,这样的试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觉拓宽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能大大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在命题时总是考虑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