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素质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一步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础,其教育任务是既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为社会各行业输送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普通高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否则就不能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建设人才,反而要给社会增加负担。那么普高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结合10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是端正思想,明确认识。
素质教育虽然早已有人提出,但形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理论却是近期的事。那时候,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我朦胧地认识到单纯抓应试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我在班级工作中提出在抓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要狠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影响学生智能发挥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的合理解决,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性格,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教育、抗挫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有个叫刘伟的女生,平时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处于班内前10名之列。可是在进入高三以后,成绩却连连下降,还不时地流露出厌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的老师说:女孩年纪大了,接触的人多了,想的事也多了,智力发展的潜能也完了。在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我发现影响刘伟情绪的有复杂的家庭、社会原因和她本人的心理因素。刘伟的两个姐姐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几次落第,被迫放弃学业,家庭把刘伟当作光耀门庭的赌注施以重压,而邻里有些人又对她冷嘲热讽,使她感到精神压力很大。刘伟的问题,我认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防患于未然,我召开了“理想与挫折”主题班会,使学生畅谈高考前自己的理想,宣传一些古今名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典型事例,使学生从理想、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了学习的楷模。这样做不仅使刘伟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教育了一大批学生。为了巩固班会的成果,我又深入到刘伟的家庭,同家长一起探讨成功与成才的标准,争取家长对她的正面引导。从此,刘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当年她考上了南开大学。
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差生”。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之才。而在普通高中里,得了“偏心脖的老师可以说屡见不鲜。“差生”说自己是“下等公民”,是“被学校遗忘的角落”。要治好老师的这种病,首先要端正对“差生”的态度,正确认识“差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商超常者和低下者都是少数,80%以上的人的智力都属于中等水平。可以说,能进入普高学习最起码也是智力中等水平的人。具有中等智力水平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优异成绩,还可以有所发明创造。在班级管理中,我在调查所谓“差生”的基本情况中发现,所谓的“差”,往往是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的不良教育等诸多因素促成的。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特殊的兴趣要求。根据他们的要求,我与各科任教师磋商后,把他们分为环境型、方法型、渴望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然后施以不同的教法和考核方法,分类指导,科学评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和进步,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集体的进步。
三是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渴望自己被别人承认。这也正是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人人成才”的明确要求,因为要求进入普高的学生人人升学是不现实的,作为教育者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取得各自的成功就显得更加必要。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智力潜能。对那些升学无望,但在高考专业以外仍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高三做好分流疏导工作时,帮助他们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思想、技能准备。我还设置了能体现每个学生特长、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积极性、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奋飞成才10项奖”,比如,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授予“三好学生”;对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的授予“模范干部”;对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授予“公仆奖”;对学习进步幅度大的授予“飞跃奖”;对班级工作有新招、学习有绝招的授予“创新奖”,等等。由于这些奖项客观评价了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思想道德状况,使获奖者的成功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没有获奖的学生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