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提高班级文化含量就是要开拓教育资源,增加文化含量即意味着向开放的班级过渡向生活世界寻觅教育资源。正像哲学家叔本华所言:学者是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则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我们应让儿童真正临场世界本身,不是间接地理解世界,而是直接地体验世界,儿童应像思想家那样主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支配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最大可能地靠近人类为自己选择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这样才能使虚化的班级文化走出沙漠化的教育境遇。
我们着力校园文化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设施,如图书馆、音美室、植物园、小星星电视台等,开辟了德育基地和劳动基地,营造了深厚人文气息的校园自然生态文化,如校园内的草木介绍,名人字画、校训、班训,雕塑、灯光,寓美于知。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校橱窗,如“校园风景线”、“德育天地”、“时事信息”、“校园因特网”、“21世纪等于什么?”、“班级活动集锦”、“有奖征答”、“我们的榜样”、“奋进的祖国”及科普、作文、英语、军事、美术与书法、数学、体育、健康教育、名人画像及各类信箱等,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活世界,一切都融于学校的教育生活之中。这些文化生活不是以学校为中心展开的,是作为教育资源为班级文化所享用,以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班级文化生活的环境,儿童在与周围的自由境遇进行交换时,利用学校广博的文化资源,培养自己创造生活的能力。
二、呵护班级文化──自立化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也是学校中的“个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会冲破形式的掩饰而外溢,问题是要自觉寻求这种精神文化的自立和自足。
1、教育者自立
班级自立,需要主体性的教师,这需要学校的关爱与呵护,当教师个人还处在起步阶段时,学校给予有力的指导,当教师经受磨练已发展成熟时,学校将权威悄悄隐去,这时教师主体代替学校权威成为教育实践的主角。权威不在自立者面前释放,只是促进自立的动力。如三年级某班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将教育环境自我化,将班级公共环境分包到学生个体,一人一个小方格,将这个小方格主观的赋予学生,使学生对环境有了一种主体支配感,无生命的环境因这种主体支配感而被学生赋予了个人的情感生命,学生变得像爱惜生命一样的珍惜环境,使环境本身成为了一种有力的教育形式。邱老师的“创造”成果,很快被学校教师肯定、认同,“小方格”成为我校班级管理和引导学生求美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