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 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小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小学生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文章正文

正确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责任编辑:Spring 发表时间:2013年08月14日 09:12 浏览次数:1059 内容转自:www.pep.com.cn
No.A7484

在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高度关注的今天,社会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对于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导,极大地降低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小学教师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一)要注意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

关注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能脱离本身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小学儿童表现出来的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但是,这些问题本身可能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带有阶段性的特点。一旦平稳度过这一危机时期,这些问题可能自行消解。同时,有的问题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即在某一年龄段中,大多数儿童都可能有这样的表现。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注意,儿童往往喜欢采用极端的方式:哭闹、摔东西、任性等。一旦获得别人的注意则“不知天高地厚”,表现极为出格。但度过儿童期后,这些带有问题性质的行为自行逐渐消失。对这些阶段性、普遍性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特定阶段,没有必要言过其实,危言耸听。比如,3~4岁的幼儿开始表现出由于身体自我而产生的第一次逆反:对父母不再言听计从,开始有了反抗。父母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了,心理有一些不健康了。其实这些都是“大惊小怪”,因为每个人都这样经历过,而且这些变化对于个体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那些明显与同龄人一般心理与行为表现有很大偏差的,才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二)要考察儿童所处的环境及各种关系

对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注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进行。有些心理与行为本身就是儿童努力认识环境、适应环境的结果,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暂时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儿童所处的环境或者关系进行充分的分析,以了解问题之关键。比如,一个小学儿童做作业的速度总是超乎想象的慢。经过考察发现,由于孩子的父母给他安排了许多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了逃避这些任务,他只有延长自己力所能及、兴趣比较大的任务时间。当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后,儿童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还有,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具有或多或少学校恐怖的情绪表现。这主要是学校要求与入学前有显著不同,教育内容对于儿童而言还比较抽象,在学校中难以体验到乐趣,因而表现出退缩、焦虑。在适应环境后,这些表现也将消失。

(三)心理健康是个相对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与不健康相对而言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逐渐过渡,并没有截然的鸿沟。由心理健康发展到心理疾病的第一个环节是心理轻微失调。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失调包括情绪波动比较大、任性、依赖、厌学、自卑等。这类儿童一般都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仅仅有一些心理不平衡而已。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失调,只是由于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调节机制,使它们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这些心理不平衡没有恢复,则可能发展到轻微的心理障碍,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焦虑、强迫、社交恐怖等。这些心理障碍是心理失调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一般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和心理咨询得到纠正。比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心理疾病,这是严重的心理障碍,一般是指精神病。精神病中70%左右是精神分裂症。这类问题只有通过专门心理矫治、医学治疗才可能得以解决。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主要以心理失调和心理障碍为主,这需要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既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也要及早发现儿童中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早帮助,及早干预,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

(四)忌以偏概全

对小学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谨慎,否则将对儿童的终身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其容易在教师、家长等成人的言行中受到暗示,并根据暗示进行自我预成。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表现出来,不一定都具有弥散性。因此,对于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处理,只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上就事论事,不能推及其余时间段,更不能以点带面,认定儿童在各个方面都有这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比如,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并不是学习什么都表现出困难的,往往只是在特定学科方面存在困难,并不影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困难儿童什么都学不好,把学习困难与智力落后画等号,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相应的消极情感和态度,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

(五)不可随意夸大或者隐瞒

当前,对于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研究很多,但是结论却相差很大。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分歧,第一,是由于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认定工作本身比较复杂;第二,正如前述,对于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往往套用成人的,并没有专门针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科学工具;第三,有的研究者从自身目的出发,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的标准降低,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混为一谈,导致客观性、科学性丧失;第四,不同研究者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驾驭程度存在比较大的区别,有的研究者根据测量工具提供的简单数据下结论,没有综合考虑各种系统因素;第五,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是否合乎要求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肃问题,如自行开发的测量工具是否具备测量学要求,样本是否合乎总体的分布,数据分析与处理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等。

返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