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儿童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个任务也叫发展性任务,其中前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后者是最终目标。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这也叫防治性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以发展性任务为主,防治性任务为辅,即帮助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御心理异常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表现出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儿童,应及时补救,使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表现。
具体而言,要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1)正确地认识自我。这一层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纳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合理表达情绪。这一层次的教育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调控消极的情绪情感。具体而言,需要帮助儿童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帮助儿童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儿童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困扰。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同伴群体的交往和沟通以及与以父母和教师为代表的成人的交往和沟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鼓励儿童投身到交往中,通过交往获得自我发展的支持、动力与技能,培养儿童交往意识,发展交往技能,使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善于合作与竞争,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4)对学习抱有兴趣和好奇心,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小学儿童的学习存在愿不愿学、会不会学、能不能学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儿童,主要包括: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正确归因;管理与挖掘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排解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困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掌握符合心理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认知策略能力。
(5)适应环境。在这个方面,主要培养小学儿童根据环境变化主动认识和探索,对环境的要求和各种规范形成正确的结论,通过自身的努力适应环境要求,尽可能缩短适应时间,提高适应的效果;在突发情境中能够尽快冷静下来,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6)承受挫折。让儿童认识到挫折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要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程度,形成正确的态度体验,能在挫折中分析挫折情境的原因和特点,通过自己主动调整完成任务的策略,积累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或者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在外界的支持下达到目标。
(7)独立自主。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独自处理个人事务的心理准备和技能,逐步减少对父母等主要抚养人的心理依赖,有创造性地看待生活和学习。
(8)对需要心理干预的儿童提供帮助。让儿童形成科学的心理健康观,使儿童掌握应对心理轻微失调的方法。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尽早发现和干预,对带有共性的问题采用团体辅导,提高心理保健水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对超出学校心理教育范畴的,要及时帮助儿童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