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
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平衡模式强调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达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平衡指个人情绪是稳定的、受到控制的,心理活动是灵活的。不平衡则是指一种不稳定的、失去控制和心理活动受限制的情绪状态。平衡模式适合于危机的早期干预。认知模式则强调,危机源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危机干预的要点是强化思维中的理性成分和自强成分。认知模式适合于危机趋于稳定后的求助者。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危机与个人的各种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因素有关。危机干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内部外部困难,帮助求助者选择新的应对方式,善用各种社会支持与环境资源,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这一模式同样适合于已经趋于稳定的求助者。在危机干预中,采用将以上三种模式结合起来的折衷模式,是一种可取的选择。
(二)危机干预的基本过程
危机干预的基本过程类似于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6个步骤,而对求助者及危机状态的评估贯穿于整个危机干预的过程之中。(B.E.Gilliland & R.K.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8页。)
1.确定问题
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关心、真诚、尊重的态度去倾听、观察、理解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干预的策略必须时时顾及求助者和有关人员,包括干预者本人的安全。
3.给予支持
采用关怀、同情、树立信心的策略,通过与求助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对方相信“这里有一个人正在关心你”。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人由于思维不灵活,常常感到“无路可走”,故干预者应提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求助者找出多种选择并与其讨论这些选择,考虑:有哪些环境支持可以利用(哪些人过去经常关心过自己)?自己可以采用哪些战胜危机的策略或行动?可以采用哪些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个人焦虑水平?唯应注意的,一是不要把你认为是有用的选择强加给对方;二是只需与对方讨论几种选择,处于危机中的人不需要也无能力处理太多的选择。
5.制定计划
与求助者合作,确定确实可行的行动步骤。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注意提请求助者发现自己被忽视的能力,恢复其行动的自主性、自制力,减少对干预者的依赖性。
6.得到承诺
通过要求求助者口头小结行动步骤,得到实施计划的承诺和保证,培养其积极应对的行动意向。
以上6个步骤中,前3个步骤侧重于倾听,后3个步骤侧重于干预和行动。而评估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之中。评估的内容包括: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评估可变通、可选择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他环境资源;评估对求助者本人及他人伤害的危险性。评估可采用专门的方法和工具。
(三)危机干预的若干要点
(1)使求助者有信心、有希望解决问题,用更加现实、合理的方式看待危机,不夸大、不回避,建立自信与自控力,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2)评估求助者能动性水平是决定以何种方式介入干预的依据。当危机程度不严重,求助者仍保留有相当程度的能动性,可以自己采取应对行动时,干预可采用非指导性的方式。干预者只起一个支持者、建议者的作用。当危机更严重一些时,干预者可采取合作性的方式,以平等的身份与求助者共同评估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此时,干预者起一个合作者、同伴的作用。当危机很严重、求助者缺乏能动性时,干预宜采用指导性的方式。干预者以指导者、领导者身份制定计划,并督促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