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等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其二,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的反应较慢,但学习踏实努力。其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又不够努力和深入。
中等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个班主任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班主任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认清误区,端正思想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事实:中等生向先进生转化为数极少,而中等生下滑到后进生行列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这主要与班主任的三种认识误区有关:
一是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不少班主任认为,中等生人数多,面广量大,难以启动。他们不愿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多花时间,多费精力,而热衷于搞“抓两头带中间”,先进生基础好,容易出成效;对后进生的教育,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就能够显露出来;而中等生,只能在那里被动地等“带”,得不到积极的诱导和教诲。
二是以稳为上。一些班主任认为,不狠抓后进生,班风难以改观。中等生虽不会给班级增添光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添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中较为稳定的群体,因此,也就容易放松对他们的教育。
三是把力量用在“正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有些班主任认为,抓先进生可以提高升学率,提高班级和学校的声誊;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期终评比上名次;唯有中等生,无名可争,无利可图,因此,抓着没劲。
班主任传统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固然不错,但是那种一味忽视对中等生进行经常性教育,以为中等生会自然好起来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亦不利于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发展。好大多数学生的工作。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只有稳定他们,并通过教育促使他们向先进生转化,才可能扩大先进生队伍,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影响后进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抓好两头”虽然对中等生有影响,但只是外因,还须对中等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教育,启发他们发挥内因的作用,向先进生转化。所以,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集体的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二、掌握特点,分类教育
中等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一是思想基础较好但能力有限,想上进又上不去;二是甘居中游,既不想“冒尖”,又不愿落后挨批评,与世无争的心态较为突出;三是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形成中等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又有主观和客观因素。
班主任不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班主任要在主动加强和改进中等生的教育上下工夫。比如:对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同时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和大胆使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对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给他们加“担子”,形成思想压力,刺激他们力争上游。对第三种情况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改造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同时要帮助他们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三、挖掘潜力,促其发展人都有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满足,有助于人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坚定信念,提高创造能力,实现远大理想,尤其在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领域的今天,每个学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同学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并非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能力极差,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班主任、科任教师开发的各种潜能。他们不在这方面显露,就在那方面逞能,勃勃的青春活力是无论怎样也压抑不住的。进入高一级学校或班级后才得以崭露才华的中等生不乏其人,这说明只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才使他们暂居中等的。这就要求我们当班主任的,根据中等生的潜在才能和兴趣,从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热情激励,使那些在学习领域里暂时还没有力量做出突出成绩的学生,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尽可能在其他方面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天地。同时,还要培养中等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竞争,并自觉地克服竞争可能带来的心理失衡,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其完善人格的逐步形成。
四、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班主任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积极为中等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是促使中等生向先进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不仅应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机会,更快地促进中等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要加强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首先,是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要让中等生明白,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圆满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比如,能较好地回答一个问题,能顺利地参加一项活动,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
其次,大力开展“表现”教育。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班主任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同时,中等生通过“表现”,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表现”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并在自豪荣耀的基础上,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先进生的先列。
五、“主体”倾斜,提高效率
所谓“主体”倾斜,就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力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实践证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如果偏向先进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先进生觉得乏味。因此,班主任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中等生这一“主体”倾斜,把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先启发,优先讲授,优先辅导,优先激励,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考虑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班主任老师事后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大课堂中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同时,班主任在确定班干,开展活动时,也要实行“主体”倾斜,要重视在中等生中间选拔班干,让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班级整体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