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 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小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小学生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文章正文

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7日 08:43 浏览次数:1333 内容转自:www.pep.com.cn
No.A45325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此时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但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与创造性成分都不高。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学生的有意记忆不断发展,并且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转化;词语的抽象记忆开始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加,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对家长也不再简单地一味听从。

(二)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小学中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

教师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不会把上课当做一种负担。中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较低年级学生有较大增长,对学校生活及要求也更为了解和熟悉,教师讲课的内容抽象性增加,在许多时候需要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消化新知识。如果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那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现在的学习。教师一般要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花一定时间让学生复习或巩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或者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以集中学生精力。在教学内容上,知识的抽象性、难度、跨度要与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相当,并安排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讲授知识时,抽象性不要太高,以免学生听不懂而导致厌恶情绪;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如果太难会让学生备受挫折,以致灰心丧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回答、注意力变化等多方面来分析、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该停顿时停顿,该重复时重复,该让学生思考、提问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学生的信息要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从教师反馈的信息中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信心,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教学中还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对语文课本、文学故事、作文的结尾或部分情节进行发散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就经常对他的学生说: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3.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虽然他们已较为适应学校生活,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具有孩子活泼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适当地变换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竞赛、智力活动等。

返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