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词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词汇 ›› 文章正文

“犹豫”的来历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0日 10:29 浏览次数:872
No.A52802

大家现在常用成语“犹豫不决”形容不果断、态度迟疑、拿不定主意。查查字典、辞典,多数都将“犹豫”作为一个词,解释为“犹疑、欠缺果断”而已,并无进一步说明。

若将“犹”和“豫”两字分别再查一查,反而更会令人糊涂了,因为它们任何一字的讲解,都同“不果断、没主意”毫无关系,怎么两字凑到一起生出了这个意思呢?

中文成语的来源各异,十分有趣。细看成语中的“犹豫”二字,一个有“犬”字偏旁,另一个有“象”字偏旁,很少人去深究它们。其实它们本来是两种动物名呢!

“犹”属猿猴类;“豫”属古象类。

据说,“豫”虽身大力不亏,但是摇摇晃晃常遇事无主意;“犹”虽灵巧,却生性多疑。

古书对猴科兽类“犹”的记载颇生动,此“犹”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到树上,躲藏在树枝或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待一切平复,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回树上。如此反复多次,毫不果断,一点儿主意也没有。

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生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不决”成语,以两种动物名字,比喻左思右想没有主见,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更点明了无果断决定的特质。现在使用“犹豫不决”成语,再没人提起那两种动物了!

上一篇: “大约”与概数
下一篇: 规矩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