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设计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对于教学中常规性的工作,教师需要进行反复地强调、要求、规范和检查。 一个教师基础的、本质的工作就是备课、讲课。而做好这些又需要说课为前提,那么怎样说好课呢?

说课设计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说课设计 ›› 文章正文

《松鼠和狼》说课设计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5日 08:27 浏览次数:96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51871

一、说教材
  这是本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记叙了一只小松鼠掉在了狼的身上,他巧妙地逃脱了危险。课文以对话的方式表现了小松鼠的灵活机智,也说明了只有朋友多,才会快乐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初(试)读课文,教学生字词,并指导生字的书写。
  2.过程和方法:探究式地学习,初(试)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朋友多,才有快乐的道理”。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从教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着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引发师生和教材的互动。”
  从故事导入新课,就是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帮他们营造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个教学环节倡导的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过程。所以,我设计的这个过程也许在试讲中失败,也许会使课堂处于“一问三不知的场面,但却是我试着以学生为本的教法实践。败了我也不慌不悔。
  低年级阅读教学,无论从哪一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有目的地放手地让学生读是新课标对新教法的要求。以读带讲。尽量做到教师在读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从“故事中“引出生字来学,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了生字再回到课文中为课文服务。这样放手地让学生或联系内容或联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
  语文环境就是文字环境,它遵从“从大到小”规律。即篇——句——词——字。才不至于使课文与生字脱节,才不至于使课文空洞。
  本册教材对识字课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476个,其中会写243个。
  3.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在识字教学中,当然以“音、形、义、”为重点。教法以学生为本,照顾他们天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自信地学习,这里体现的是教学策略的转变。
  无论这节课怎么上,识字是目的,读懂课文是归宿。

  三、对新教材的认识
  我们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传授的是新教材。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教才算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看这本教材的主编杨再隋先生的《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一文中说: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新的教育生活,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课怎么啦!一个字:变,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他说:“首先是教育理念要变,师生关系要变,对教材内容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要变,教学策略要变,教学结构要变。”
  比如我们这册教材由于新的课程规定由五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外,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都将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看起来这套教材的内容的确是偏多,也偏深。但吃透了编者的指导思想后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比如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明白了多认少写的要求,也就不那么困惑了。
  再比如要求小学生要背诵几十首古诗,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那么我只要注意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慢节奏、细嚼慢咽,几课时学一篇课文的现象。提倡长文短学,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生自学、同学互帮、教师辅导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自能识字、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就语文教学而言,面对新材,当然得有新的教学策略,资料主要说了以下几点。
  (1)重整体把握,不宜把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整体首先是形象的整体性,形象大于抽象,留下形象比留下抽象更为重要;其次整体是主要内容的整体,即通过读书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重感悟,重语感培养。能理解的则理解,暂时不能理解的,可“不求甚解”。
  (3)重积累,包括词语、篇章积累,也包括语感积累。理解了的可以积累,暂不理解的也可以积累,厚积而薄发。
  (4)重读书,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课文的感受。重朗读指导,也要重视默读、略读、浏览的指导。重视诵读,注意培养学生用较短时间、较快速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5)重情感培养。课文蕴含丰富的情感,即使是叙述性课文也隐含着作者特有的感情和特定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情感含量丰富的课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并逐层引发学生和作者感情的共鸣。
  (6)重探究,引导学生反复尝试。时下的不少公开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过于顺畅,暴露错误太少,反复尝试不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

返回〖说课设计〗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