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设计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对于教学中常规性的工作,教师需要进行反复地强调、要求、规范和检查。 一个教师基础的、本质的工作就是备课、讲课。而做好这些又需要说课为前提,那么怎样说好课呢?

说课设计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说课设计 ›› 文章正文

《秦陵兵马俑》说课设计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2日 16:51 浏览次数:1116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50957

第四、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这个版块分为3个环节:

1.整体学习课文第4、5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1)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总结写作方法,并出示板书:外貌

动作

神态

(3)指导朗读。(引读——自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板书引读相关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2.学习课文第10节,再次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节。”以此来引出第10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设计意图: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10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10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3.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写作上,我抓住第10节中的“……”自然地过渡到这一环节的写作练习。

(1)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这4小节。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设计意图:

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6——9小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10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

教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总结点评学生的作品,出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的特点。

第五、总结全文。

引读: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出示)中国人的骄傲。

设计意图:这个版块主要通过引读的方式,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上下串联,以达到总结全文,激发情感的目的。

第六、课外延伸。

1.学生质疑。

2.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小报,小报的主题可以自选。

A. 秦陵兵马俑探秘

B. 秦陵兵马俑图解。(找其他的兵马俑的图片,并附上一段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教学结束前,设计质疑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去探究,通过制作小报,解决疑问,同时培养学生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返回〖说课设计〗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