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说法不少,一年可做一“载”,可叫做一“岁”,还有一个“寒暑”、一个“春秋”叫法,古代还有一“祀”称谓。现在,过年之“年”还叫做“春节”。
这些说法均有来头。“年”字最早的甲骨文写法是果实丰收的形象,这说明远古过年是庆祝丰收,准备来年再大干一场的欢乐节日。根据传说和可考的文字纪录,尧舜时将“年”称“载”;到夏代则称“年”为“岁”了;再后,商代曾经把“年”叫“祀”。这就是现在还常用的“载、岁”两字源头。至于“寒暑、春秋”表“年”,很容易理解。那是用一年一度的不同季节来标志“年”的概念了。
说到“过年”之“年”叫做“春节”,三代本把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称“春节”,而今的春节是南北朝以后才确立在一年之末的,所以我们一直习惯叫它为“年”。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除了有民国纪年之外,开始采用公历纪年,为区分公历和农历两个“年”,才将中国年规定叫“春节”。不过,中国人喜将春节叫做“年”却从未间断。
“年”还被人们说成是“关”,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远古传说“年”是个吃人的大怪兽,它每年此时出来伤人害命一次,当然是个“关”;其二是旧时借钱记账以年为最后限期,过年时是债主逼债关口,所以有避年闯关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