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猜谜语时的场景。从父亲的两则谜语入手,找出父亲的“巧妙提示”,使我豁然开朗,体会猜谜的乐趣。在第一个场景的学习中,教师注意了步步深入地指导,而在第二个场景中,则要放手让学生主动觅食,注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①用喜欢的形式读一读3-10节;②按照下列词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苦思冥想、巧妙提示;③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发挥。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理解“苦思冥想”、“巧妙提示”的具体意思,随后进行交流及朗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贯依靠老师的力量进行理解,学生则会产生依赖感,思维得不到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下,通过朗读对文章进行情感体验。比如,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啊——’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学生对于学着父亲的样子边说谜语边做动作有很大兴趣,教师可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在我猜不出谜语时的提示之巧妙,更深一步体会父亲深藏的爱。“父亲的眼睛里装着的这个‘细妹子’就是——(我)”,那我的眼里是什么呢?(饱经忧患而头发早白了的父亲)从字面理解,“忧患”即“担忧患难。”这里没有将词语的理解延伸,因为文中提到这个词的目的是要说明父亲此时“摸摸饱经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是为了说明他又一次巧妙地提示孩子,让我体会到了猜谜语、编谜语时的快乐。海明威曾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我们的教材选入的大都是这类“冰山”型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这“一角”,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从而悟到全文的旨意。在理解之后对这一部分进行整体朗读,并让学生试着仿照它的样子也来编个谜语说说老师的眼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揣测着老师的眼睛里会有些什么。“作业、试卷、调皮的孩子、可爱的学生、捣蛋鬼……”一些不爱表达、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此时也禁不住编起谜语来了。
(3)烦恼忧愁时。第三场景的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父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爱,并学会简要复述。这一段落所表达的情感较突出,我指导学生由读至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挖掘文本中感兴趣的元素进行理解。通过父亲“一张一合”的眼睛,用巧克力、大苹果等孩子喜欢的东西让孩子摆脱烦恼忧愁,并且能将它们变出来,父亲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在这一点上,学生普遍都能在语言中表达出父亲在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关心与了解。“父亲将他们‘变’出来时,我总是搞不明白,父亲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此时学生能散发开去,父亲的镜子里不仅仅是“细妹子”,还有对孩子的了解,了解她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猜谜语,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父爱。随之,让学生根据板书进行简述就显得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