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是什么学校的?
生:通德桥中心小学。
师:好,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孙。
师:对,孙悟空的孙。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生: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会翻筋斗云。
他还会降妖除魔。
他还有火眼金睛。
师:好,不像孙老师近视眼。那么,孙家有哪些名人,除了孙悟空?
生:孙中山。孙权。孙友田。孙思邈。孙子。
师:你贵姓?你们家有什么名人?想一想,再自豪地告诉我。
生:我姓邓。邓爱,邓小平。
钟,钟南山。
朱,朱元璋,朱德。
王,王安石,王羲之,王献之。
师:说了那么多名人,名人生下来就是名人吗?他们是从怎样的人成长起来的?大胆地说,说错了表扬。孙老师上课,说对了表扬,说错了还是表扬。
生:他们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掌声)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师板书课题。)齐读。
生:(齐读课题,声较轻)
师:大声齐读。
生:(大声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问自己?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为什么要写扫路人?
师:好,想到了两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天游峰为什么有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写扫路人?
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
师:谁知道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有900多级接替。
师:请你上来。(一名女生)你刚才提了两个问题,综合一下,天游峰是旅游胜地,这里的游人很多,为什么不去写游人,而写一个扫路人,这是你的发现,请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题目下面,还要写上你的名字。(该女生写问题及姓名)
师: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正确,不要读破句。看看有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就再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声低)
师:声音不够响亮就是没有自信心。好不好?
生:好!(响亮)
(全体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读书真认真,我很高兴。拿出笔来,标一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12段。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生:我最喜欢最后一节。
师:把这一节读给我们听听看。(生读课文)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邹舒。
师:我很佩服你,你的心理素质好,嗓音好听,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生:因为这一节有一个感叹号。
师:你不光看到文字,还读动了其中的标点!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齐读)很好,他喜欢最后一段,你喜欢哪一段?
生:第三节。
师:请你读给我们听听。(生读)
师:你的歌一定唱得很好。读这一段,你用了两个调子。前面高调,后来觉得太高,就降低换了低调。(生笑)你为什么喜欢这节?
生:有一句话写得好。(生读第三句)
师:有声音,有节奏,对不对?
生:对!
师:他喜欢第三节,你喜欢哪一段?
生:第二节。
师:请你读一读。(生读)我听着你的朗读,仿佛看见了空中飘飘悠悠的银丝。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齐读第二节)“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中的“似的”读什么?(板书“似的”)
生:似(Sì)的
师:“似”这个字组成这个词时读什么?(好似)
生:(有的读翘舌音,有的读平舌音。)
师:该读Sì。组成“似的”时,该读Shì。再读这句话。(生齐读第二句话)五个同学讲了他们喜欢的段落,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喜欢第七段。(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汗也快流下来了。不同的同学读了课文后都谈了自己喜欢的不同的地方。听同学朗读时,我的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学习上有疑问是很重要的,有小疑问就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就有大进步。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划“——”或“~~~”,打上“?”,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反县的问题大。(生读、划,师巡视)
师:有问题的请举手。(生大都举手)不举手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什么问题都会,待会儿所有的问题他都得回答。一组六个交流所提的问题。若问题相同,说明你们都是英雄,这叫英雄所见略同。若问题不同,有两种,他的问题你会回答,说明你的水平高;他的问题你不会,你可以向他请教他瘟神么会想到提这个问题。(学生呈马蹄形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第一小组讨论得非常好,很有价值。谁想把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我读了“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这句话,想问: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
师:她连茶都关注到了!暗坝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师;谁来解答?同桌的你来解决。
生: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主峰,是武夷山的代表。
师:对,连代表都不上,能算到过武夷山吗?
生:不。
生:我想问,是什么笑声伴随作者回到驻地的?
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才能提出如此好的问题。请写到黑板上。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早走?“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就是作者为什么反映这么大?
师:“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还可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是二十几年后还看老人,一定要30年?
师:对呀!30年后老人100岁了。同一个问题,你思考“为什么早走”,他说“为什么一定要30年”他提得比你好,更有价值。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自信30年后老人一定活着?
为什么70岁的老人每天爬上山,爬下山,不累吗?
师:不是爬,是扫上山,扫下山。请你重说一遍。(生重说)请你写下你的问题。
生:第七段中,为什么老人倒抽了一口气?
师:单真,你虽然是个男孩,但比女孩还心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好不得意”是什么意思?与“好得意”有什么不同?
师:“好不得意”就是“好得意”。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你的问题?
生:扫路是很劳累的,为什么老人轻轻松松,不劳累呢?
课文第三段中,写老人“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八段中又写道“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为什么不把这一段的内容合并到第三段呢?
师: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不合在一起,他还研究写作方法。写在黑板上。再给2个问题,要提的站起来说。
生:第八节中,为什么用“淡淡的星光”,明亮的光不是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为什么是星光不是月光。谁来解决?
生:写星光较抒情。
山上没有灯。
天游峰高,有云海,看不清。
师:作者发现老人是什么时候?
生:傍晚。
师:这时候只有淡淡的星光,月儿可能还没出来呢!
生:笑声为什么能惊动竹丛里的宿鸟?
师:就这一句话,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是笑声,而不是别的声音?
宿鸟为什么不飞到别处,还悄悄落回原处?
师:好,写到黑板上。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发现1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还重要。我们一共发现了几个问题?(师逐个读问题及学生姓名,共10个问题。)这个同学提了2个问题,大家为他鼓掌。(掌声)
其实,你们心中的问题更多。下课,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