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不少学生来到学校不懂得勤俭节约,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穿着上互相攀比,旧了的衣服不穿,露了口的鞋不穿;浪费粮食,零食不断;不爱惜公物,教室门窗桌椅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等等。
为此,五年来我在班上常备了“两件宝”———针线盒与工具箱。通过这两件宝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
一、培养骨干,让学生互帮互学。
自从班上备有针线盒和工具箱后,我自己也进一步学习掌握了缝补技巧和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修理的技术。每接一届新班,先介绍这两件“宝”的作用,并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出10名学生培养为技术骨干,再由他们向全班同学传授技能,与班上其他学生互帮互学。我自己也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指导,与学生一同操作。从而达到全班学生能对这些工具运用自如,修补自己的衣物用具之目的。
二、制订相应制度,发挥考核的督促效用。
班上《学习生活制度》规定:班上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具需要修补的,如果利用班上自备工具能修补好,则不可以不修补而换新的,或者出钱到市场上修补,而必须由自己或在同学或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修补好。将“生活上低标准,学习上高标准,思想上严要求”写入“制度”,要求全班学生对照执行。并把能否做到勤俭节约、能否正常运用班上自备工具修补学习、生活用具作为考核班上学生德育成绩和劳动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宣传勤俭节约典型,树立艰苦奋斗模范。
利用班会课和黑板报,让学生重温小学课文《周总理的睡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周总理的睡衣尚且补丁打补丁,我们还是一个吃穿花费靠父母的学生,更没有理由不穿旧衣服,没有理由不去自己修补好尚能使用的衣物用具。给学生介绍国外的有关事例,如英国一家资产超亿美元的大型公司规定,笔记本正面用完了,还要截成四段制成小册子,将背面做便条使用。经济强国瑞士节约从多方面做起,仅回收废书报一项就使该国减少纸浆进口60%。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我们这样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不能不勤俭节约,也不能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典型,如96届毕业生黄东红,父亲因病瘫痪,学校离家七十余里,家庭经济困难,但他学习刻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为了节省开支,他生活上极为简朴,衣服鞋袜破了,自己缝补好继续穿,还热情帮助其他同学修补学习生活用品。他利用周末到菜市场选购些便宜的菜,回校自己动手加工;寒暑假在家里,犁田、挑粪样样都干。我号召全班学生向黄东红学习,并将其事迹材料报至学校,让校长在千余名师生面前表彰他的事迹。同时,对班上某些学生浪费粮食、水电,花钱玩乐,损坏公物等行为予以严肃批评,并通过找其谈心、要其写体会等方式,引导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现象。
四、举行对外服务和技能竞赛,评选勤俭节约标兵。
为了激发学生利用针线盒与工具箱的兴趣,并提高其积极性,促进班上勤俭节约风气的形成,我不定期地利用课外活动和劳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设点,举行为全校师生服务活动。每学期还举行一次钉扣子、修补单车内胎等技能竞赛;以自评和小组评的方式评出勤俭节约标兵,予以表彰和适当奖励。
班上备有针线盒与工具箱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它促进了班上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了班上学生刻苦学习、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获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一些已毕业离校的学生来信说,感谢我“强行”让他们学会了那些缝补修理技术,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约的作风,要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不丢失那两件宝。我认为,班上自备针线盒与工具箱,这种简便易行、实践性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提高其生存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前,应在更多的班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