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家长朋友打来求助电话,她7岁的儿子周末无论如何也不去学剑桥英语了,软硬兼施,该用的招术都使上了,还是无济于事。孩子宁愿选择挨打也不去上课,一副要“反抗”到底的样子。并且孩子委屈万分地质问:“你们不是说要给我快乐吗?为什么非逼着我干我不喜欢的事情?”这一句话击中要害,家长很迷惑,不知道英语班是在为孩子将来的快乐提供一份“保险”,还是在支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
该家长的电话比较具有代表性,很多家长实际是在两难迷惑选择的“强权”,比如以牺牲睡眠的代价逼迫孩子完成没有多大价值的作业、哄逼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一方面心疼孩子的沉重并怀疑这样做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又怕孩子失去竞争力而硬着头皮坚持。于是,家庭成了一个明争暗斗的“战场”。孩子大都是失败者,要付出自由快乐的代价。但胜利者内心未必真正踏实,很多家长其实“胜利”得很茫然。
究竟该不该坚持到底,让这位孩子上英语班,我们听一听专家家长怎么选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家长。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让自己的女儿报过兴趣班,没有动用家长的特权给孩子施加过这方面的任何压力,不注重名次,结果,女儿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她也考上了复旦大学,凭自己的能力刚毕业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在一家著名的媒体当记者,而且,女儿的成长过程一直都很自由轻松,很快乐。
孙教授说,现在应试教育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孩子在学校就已经压力很大了,家庭不能再给孩子加压了,相反,应该起到减压器的作用,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给孩子创造自由、轻松和快乐的成长环境。真正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得到孩提时代的快乐,给孩子真正对他有益的爱,这是以孩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
没有家长不爱孩子,不希望孩子一路收获快乐。但这不是一句轻松的口头标语,需要以具体的言行来践诺。给他一个快乐的过程还是结果,实际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孩子在快乐的自主学习中才会享受进步的幸福。没有快乐过程恐怕也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