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和小朋友玩,做错事要去道歉,要把弄乱的桌子自己收拾整齐。不要讨价还价。有时对于复杂的事情,或者告诉他可能的自然后果,他听是听见了,却没有真正听进去,可以辅之以动作。遇到困难或复杂的处境,教会孩子多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我如何应付?""我有好点子吗?"
(6)以赞美肯定来引导孩子。
你的赞美必须针对孩子的行为。如应你的要求才关电视,你可以简短称赞就可。但若他帮你倒水:"你会帮妈妈,真是太好了。"如果他把房间整理感觉,你就得给他一个特别的奖励,如讲一个故事或陪他玩游戏,一个小奖品。称赞要重视一些重点、细节。
你的赞美肯定就是告诉孩子你的期望是什么。如:按照你的要求做事,听你把话说完,帮忙摆餐具,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不随意插嘴等。在你的表扬中,孩子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好的行为习惯就保持下来了。
(7)人际交往的具体指导
童童4岁入托,很小时缺少人际交往的各种体验,所以面对交往中出现的争执不懂得如何处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现状,多听听他的感受。倾听孩子对自己表现的分析和评估,然后向他解释他得怎么做才能扭转逆境,摆脱危险,克服困难。鼓励他学习一些改进"人缘"的"基本功"如:努力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并由衷地称赞;经常询问小伙伴们一些问题,并对他们的爱好表现出浓烈的兴趣;邀请小伙伴们参加自己的活动,乐于助人等等
(8) 每周与老师电话联系一两次,每月与老师面谈一次,互相沟通重要事情,商讨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具体措施。交换彼此的心得。
2.指导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的行为训练
注意力训练:图画猜谜:让孩子在两张或多张图画中找出不同点;替代游戏:让孩子在不同的房子、汽车、树木、动物之间找出不同点;看图说故事:家长和孩子轮流巨细无遗地描述简单的图画;倾听练习:让孩子重述一个节目,家长可以用“节目一开始是什么?”、“然后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什么是你觉得很重要的?”等问题来引导孩子叙述。
有序行为训练:引导他多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有条理的思考。如:每天回家问他作业情况。问他在学校的情况。和小朋友发生冲突都可以引导他自己思考。开始你问的很具体,慢慢你可以问的笼统些,让他自己整理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目标的引导他自己提出问题、指导自己并运用先前的经验,这样会对他的行为思考很有帮助,生活学习能力会不断加强。遇到困难或复杂的处境,教会孩子多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我如何应付?""我有好点子吗"。面对现实困难的逃避行为、乱七八糟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规则意识训练:游戏法。邀请小朋友到家里一起游戏,制定游戏规则,在活动体验中指导孩子学习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反思与讨论
1.从关注学生到关注家庭。
我们注意到,解决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不是关键问题,而围绕孩子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帮助家长理清孩子问题的原因、平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的焦虑情绪、帮助制定改善孩子行为的系统方案、提供教育的信念支持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才是我们工作的关键点。这体现在我们与家长、孩子沟通的每一个环节上。
这个案例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揭示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知识,常常被情绪牵着走,无法制定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案。尤其是如果没有外部的情感和知识技能的支持,家长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要么在焦虑中备受折磨,要么对孩子过度苛刻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要么全面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我们的咨询实务中频繁遭遇的家庭教育常态。
事实上,无论是孩子的行为问题,还是情绪、人格问题,都与家庭生活经验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是家庭塑造了孩子的人格主体。通过本案例,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目标。我们应该从培养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2.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辅导要着眼于激发学生与家长的内在力量。
我们在本例家庭教育指导中,始终贯彻了一个基本理念:家长与孩子自我的改善与发展力量的激发,是我们努力的核心目标。来访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帮助,而是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力量,主动地成长。因此,心理辅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的着力点和有限性。无论是对于尚未成熟的孩子,还是对于社会经验丰富的家长,我们既要有自己的专业自信,又要有谦逊、尊重、自我反省、同情与怜悯的态度。我们提供助力、提供思考的全新路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替代别人去体验、去面对复杂的人生际遇,无法替代学生和家长去生存、去成长。
在本例中,我们明显地体验到,给与家长的支持对我们自身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那些在焦虑中挣扎的家长和学生来说,这种情感支持就可能是一份巨大的力量。所以,家庭教育辅导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的指导当然重要,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忽略情感支持的力量。也许就是你轻轻一推,教育就有更多的坚持,从而就有更多的成功,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