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受的家长咨询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关于亲子沟通问题,父母们都向指导老师诉苦,说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他们在想什么父母几乎都不知道、不了解,给父母的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难点。我们在指导父母的时候也经常会提起“沟通”这个词,我们提倡父母与孩子多沟通,很多父母也会尝试去做,那么问题出了在哪里呢?是不是我们的家长对“沟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也许澄清一些认识的误区,我们的父母会发现原来亲子沟通的天地是如此之广泛。
误区一:沟通就是指讲话吗?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长大了话越来越少!”父母认为孩子口头语言的多少往往表示着他们愿意沟通的程度,他们在咨询中常常还陶醉于孩子幼年时滔滔不绝讲话的回忆中,一旦回到现实他们就会唉声叹气,孩子不愿意讲话似乎成为了沟通的一个缺口。其实,沟通仅仅就是指讲话这么简单吗?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表情、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可以这么说,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时时存在,可是很多父母在捕捉沟通过程中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却非常弱,他们往往误以为只有孩子亲口说的才是他们的需要,而忽视了对孩子神情、动作以及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同时他们认为只有言传才能把教育的功能付诸实施。比如说一位母亲曾经向我诉说:孩子在考试后一直回避家长,面对家长对成绩的质问也采取默不作声的态度,家长就学习一事苦口婆心的教育却无济于事。那么我首先询问家长是否了解孩子考试后的情绪,是否关注过他的情绪以后再做出相应的对策。家长的回答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说”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表现说明孩子的心情有可能很矛盾、很压抑,他也许正面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内疚而痛苦,这个时候家长不问原因的一顿指责,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而如果家长能够通过眼神、动作传递一个安慰的信息,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信任的眼神,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父母此刻的态度,也许孩子就会愿意在父母进一步表露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选择对父母关闭心灵的大门。因此,在亲子沟通中,口头语言只是一部分,更多的信息存在于彼此的神情、动作中,所谓言传身教的“身教”也在此。
误区二:沟通就是说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情吗?很多家长向老师埋怨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上表现的相当马虎,有位母亲说:“我知道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也经常会找机会与他交流,可是我只要一问他学习的事情,他就嫌我烦。”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在家长眼里所谓的沟通就是说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孩子的学习甚至具体到成绩的问题,难道这就是沟通全部的内容吗?大多数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总是只对自己关注的内容感兴趣,根本不愿意听孩子讲其他的内容,而父母关注的内容永远都只有成绩和分数,这让大部分孩子不胜其烦。沟通的目的是增加信息量,而父母在孩子看来似乎永远只对他身上那么有限的信息感兴趣,很多孩子开玩笑的声称父母爱分数胜过自己。这就导致了亲自双方对沟通的不同理解,孩子本来认为沟通应该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说,而父母却并不需要,好比孩子需要沟通的内容有四车道那么多,但是父母那里只有一车道,很多信息都会如到了瓶颈一样被卡主难以顺利的流通,于是孩子觉得如塞车一般交流困难,而父母只能看到有限的一车道上的汽车,难以浏览全部的风景。孩子在父母眼里渐渐变得平面化,因为父母只能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判断和分析孩子,而孩子则觉得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困难,久而久之双方的沟通要么逐渐减少,要么则流于表面,草草敷衍。
误区三:沟通就是彼此不停的说吗?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了青春期彼此的沟通很少,孩子不肯说,家长说的孩子又不要听。沟通就是单纯指说吗?其实很多家长都误解了,沟通中听比说重要。很多家长就是没有做好“听”这个工作才使亲子沟通无法继续。听是彼此交流的基础,听更是传达了一种信任、关注的力量。在孩子童年的时候你是否记得还有这样的画面,家长之间在交流,孩子在一旁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但是却插不进嘴,我的孩子这个时候会走到我们中间,问我“你为什么不听我说呢?”每当他这样质问我的时候我就发现他这个时候可能是感受到了冷落,也许往理论上讲就是感受到了不被尊重。我们大人常说:小孩不要插嘴,或者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但事实呢,如今的小孩子见多识广,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的意见幼稚不成熟或者很武断的认为孩子不对就加以否定了,实际上孩子的意见没有充分表达一方面遏制了孩子的思想,另一方面从不被允许表达这个情况来说孩子无形中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不尊重、不认同,久而久之,当孩子长大了,家长对孩子的想法已经缺乏把握希望孩子主动表达的时候,孩子却在这个时候关上了心门。
误区四:在有问题的时候沟通就行了,希望一次就能达到效果。沟通犹如细水长流,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能够沟通从本质上讲取决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情感,而关系和情感的培养不是一天养成的。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位家长,孩子厌学、甚至在外面与人发生性关系,家长为此非常着急,但是与孩子根本无法沟通,除了讲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家长就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我问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个性、孩子从小发展的轨迹、孩子喜欢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家长都回答不出来。我们知道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的培养应该是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同样的问题的出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在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某个问题苗头的时候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个时候的沟通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的,如果等到问题已经发展的非常严重的时候才想起沟通,那么十之八九这样的沟通可能是无效的,因为孩子已经不具备与你沟通的基础,即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了,当然你想凭借一次沟通就奏效几乎是不可能的。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我们的家长应该从小、从平时起就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才能在孩子有困惑的时候给予适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