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努力是此类幼年儿童最好的改善发展渠道。当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并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时,如果又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支持,尤其如此。童童的案例就是这样。由此,我们确定以家庭教育辅导提升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情感素质,从而通过家庭自身的努力,改善童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走向正常轨道。
2.感觉统合失调行为表现
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爱尔斯博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先提出的。人的身体有许多感官,如:视、听、味、嗅、触觉及平衡感,这些感官接收外界的各种资讯后,必须经大脑做适当的组织整理,中枢神经系体的部位才能整体运作,使人与环境顺利接触。如:切苹果时,感觉光滑的外皮,重量觉告诉我们它是重重的;切苹果后,嗅觉会嗅到苹果特有的香气,味觉则是甜甜的。这些感觉神经讯息的统合,赋予了"苹果"的认知意义。由此可知,如果大脑无法正常且有效的处理感官或指挥动作,就会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造成孩子学习或者行为上的困难或障碍。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智商一般不会有影响。
童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主要在情商发展滞后:
缺乏行为的组织能力。行为上执拗、好恶作剧,有时表情怪异,他对老师家长的话经常是充耳不闻,或听见了也没什么反应,那都不是他故意要这样,这样的孩子他有控制能力失调的倾向。对外界的某些刺激反应不敏感。感觉统合出现了问题,对外部世界的知觉与内心世界是不协调的。童童可能就属于那种内部世界很丰富,想象力很丰富,而外部感觉不敏感的孩子。很难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或者外部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缺失,只注意当下情境,接受处理生活信息慢,常无法快速回应他人的要求,在没有大人指导下,会做出些反常甚至不可思议的举动。如不注意过马路时的车辆,游戏时不留意障碍物摔倒。运动能力不协调,生活上的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从经验中学习,教会一件事比较难。
这样的孩子并非故意如此,只是无法仔细的考虑后再付诸行动,脑袋一有新点子就想马上实现。精力旺盛,缺乏耐心,但似乎没时间思考。表现为好冲动,不思考到底要做说什么,也不去想该如何做或者会有何种后果。因而做事常没什么条理的,经常会弄得乱七八糟。像学习、解决问题这类复杂的工作,只有当大脑的许多区域一起工作才可能完成。而感觉统合失调,可能造成大脑的整合功能被卡。接受处理某些信息就会比较困难。精神状态不是很清醒,便无法回应他人的要求。所以在没有大人指导下,他被打也不躲,失败经验相对多些,遇到困难有时就会逃避。
情绪不稳。极度高兴,极度悲伤,全然不满意的情绪有时会突然出现。些许的缘由就可以使他的情绪失去平衡。退缩、害怕与恐惧,特别是恐惧其他孩子也是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常表现出的情绪。
做家庭作业时,学习能力低的孩子,就很费事。但若你想帮助他,他还不高兴。学习能力高的孩子也不愿意妈妈去帮助,更愿意独立完成。童童属于后者。
人际交往障碍。童童的不合群,不遵守规则,在玩游戏时也会表现出来,容易被同伴孤立。
在表现上最令老师头痛的可能就是注意力不足,自律能力较差,很难融入团体,很难遵从指示与服从规定,比较执拗。因为学校课堂上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和有特定要求的情境,孩子的问题可能显示的比较明显。
3.感觉统合失调原因分析
(1)生物性因素:大脑的前额区是执行协调大脑单一功能的人物、连接思路,并扮演如同"导演"的角色,它位于前额与颞叶之间,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便刚好"卡"在大脑各区功能整合之处。
(2)教养方式的影响:没有及早发现孩子因生物性因素出现的功能问题,对孩子的活动训练(如爬行)不够。童童的家长在四岁时送孩子去幼儿园就发现其运动能力不够协调,也引起了重视,但没有及时进行科学行为训练。但家长也是做了很多努力,所以我们观察到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对其学习的影响不大,但社会发展性行为上存在较多问题。
(3)教育模式的影响:孩子生活学习能力低,家长耐心不够,忽视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赞美肯定,使孩子无法得到更多实际的帮助,缺乏安全感。
4.辅导方案制定
制定恰当合理的家庭辅导方案:
(1)遵循的原则
行为目标选择要恰当。(选择核心症状或严重行为问题作为目标)
行为目标确立后,让家长孩子都要明白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目标前,要努力激发家长、孩子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愿望)。
行为目标的确立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始终保持家校联系反馈,交换信息,行为治疗目标统一,共同参与。
(2)帮助家长制定方案,帮助家长澄清价值观,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知识与观念,帮助家长疏通焦虑情绪
(3)创建支持系统
与老师、家长建立良好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本着无条件关注的态度,和家长、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真诚交流。在交流中,家长老师达成共识: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童童,问题行为是个客观困难,不是他主观上故意捣乱,因而不要对他过多指责,要以积极耐心的态度帮助他,等待他的成长。使用的主要方法:对家长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性自我反省与价值观澄清,家庭教育策略指导。
(4)干预技术指导
行为干预法。在家长老师都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由家长和教师共同鼓励强化其正确行为,以达到行为问题的转变。因儿童有精力旺盛的特点,安排适当的岗位,能让孩子发泄过多的精力,逐渐增强其自我控制行为的意识。
自我意识唤醒法。让童童和妈妈、老师共同商讨确立干预计划。每天以童童为主,妈妈老师为辅进行打分。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当家长期望的行为建立以后,为使行为保持下去,要对孩子适当奖赏,激发他"我能做好"的自我意识,促使他有继续努力的愿望和信心。
两种干预方法交替使用。
(二)咨询辅导期
1.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具体问题上的做法
(1)预先规划孩子的行为,以原则为信念,为家庭生活制定固定规则,何时该按什么原则做事,建立作息流程,养成习惯、规律。
整理房间,起床,吃午饭前,晚上睡觉前等都可以培养一个固定流程。如固定时间写作业,约定写作业时间,约定是否需要妈妈提供帮助等。
(2)有些事情该发生就让它发生,学会忽视一些你不希望强调的行为。如一些恶作剧,发脾气,哭闹,可以暂时走开。
(3)有些不好的习惯,依靠语言教育成效不大,不妨想想行为解决的方法。如孩子有在作业本上随便涂画的习惯。不是什么坏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了不让他涂画在作业本上,给他一本专门的空白涂画本,既发展了兴趣也改变了不良习惯。
(4)给予明确指令,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清楚表明你是说话算数的,要避免责骂。
(5)建立自然后果,做错事逃避是不可以的,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