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特征还有第三个方面,就是看它是如何表达的,也就是它表达的方法,这里主要有三种。一种就是刚才讲过的“表形”,太阳是圆的就画一个圆圈;第二种也是刚才讲过的,太阳的“日”字变成长方形了,它不再表形了,需要大家记好,这个长方形就代表太阳。所以今天写的“日”字,从它的来源讲起来,它还是一个象形字,从它的功能来讲,它是“表意”的,不表形了,因为没有长方的太阳的。第三是“表音”,刚才也举了一个例子,“日内瓦”中的“日”字已经什么都不表示了,只表示一个声音,它本身没有自己的意义了。我的初步想法,就是要研究文字的客观特征,把它们总结归纳起来,做成一个表,这里面包括各种的可能性,这种分类法叫做“三相分类法”,相就是一个方面。这种想法不能说已经成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同意这种想法,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的。以上我很简单地讲了历史的分期和文字的分类问题。
第四部分我们讲一下“比较举例”,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文字体式的比较”,大家都知道,文字有字体,汉字中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都是文字的体式,字体在变化,字体是不一样的。可是这许多种的字体在从前没有归类,没有归类就不容易跟其它的文字相比,所以“比较文字学”在把许多种文字的体式归类以后相比,就把文字的体式分成三大类。
第一种叫做“图形体”,第二种叫做“笔划体”,第三种叫做“流线体”。汉字里面的甲骨文、大篆、小篆都是图形体,可是它的图形性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像图形,可还是属于图形体。第二类的笔划体,如隶书和楷书是笔划体,这两种都归到笔划体里面。第三类叫流线体,如草书、行书都是流线体。为什么要这样归类呢?因为这样归类就容易跟别的文字作比较。比较以后看到,这个丁头字是在发明了泥板和那种特殊的笔之后才有丁头的,早先也是那种画图的样子,所以这个丁头字的早期也是图形体,后来用了泥板和笔就变成笔划体了。可是丁头字没有流线体,为什么呢?因为在泥板上面写草书是不方便的,所以没有流线体。我们的文字有三类,他们只有两类。圣书字也是很有趣味的,圣书字有碑名体、僧侣体和人民题。碑铭体是用来刻在石碑上的一种体,这种体跟图画一样,许多人叫它“象形文字”,其实讲错了,它的样子像图画,实际上跟图画完全没有关系了,它已经失去了象形的作用了,它是图形体;僧侣体和人民体都是流线体,都像中国的草书和行书,它们的区别是僧侣体比较复杂,人民体是简化字。圣书字也少了一类,它只有图形体和流线体两类,它就没有笔划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写字的纸张是用天然的草来做的,写笔划体容易划破,所以他们也只有两类。在把文字的笔划分成三类以后,拿许多种文字来做比较很有趣味,而且从当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拿文字的外形来比较,外形的比较不仅是体式的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