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招不是绝招。无论在何种场合和任何人对话,人们对成功者充其量也只称其有巧言妙语之类,而不能恭之以有“绝”。因为语言本身是活的,所以说话是没有绝招的。即使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所出版的任何一本书中,也未曾把自己的观点吹成是“绝招”。我更不敢轻用“绝招”,因为“绝招”这个词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乱用了会误人子弟。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因而不可能会有事先被固定好的格式。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掌握了什么绝招,而是深谙因人而异、“随话而变”的机巧——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小花招”。
如果在关键时刻没有耍点语言小花招的本事,是不能真正地管好自己的嘴的。所谓小花招,并不是教你如何与他人诡辩,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挖苦他人,而是教你如何用智慧的语言去摆脱来自职场的各种语言陷阱。发生在职场上的语言陷阱数不胜数,很多人陷入此种困境后无力自拔,要么撒泼,要么沉默,要么失去理智以拳相向,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为你吃了一回亏后,很可能会被一些不怀好意者认为你好欺负,以至以你做“乐子”的语言陷阱会越来越多,愈演愈烈,你将如何是好?
依我之见,为避免可能的语言陷阱在你身上重复发生,最好自己要常备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花招,这样你掉入陷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减少。以下我举数例,仅供参考。
巧转话锋正如人不会十全十美一样,口才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每回都成为赢家。俗话说,马也有失蹄之时。语失、口误,这是在职场中常常会碰到的事,有的人遇到诘难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合适的答案。碰到这类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以调侃方式巧转话锋。就是在和对方对话中对一些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动脑筋,急转弯”手法进行似是而非的迂回性的语言应对。
运用巧转话锋术,可以使你从窘态中得以自我解脱,即使遇到一些难题让你无法作答,你也可以巧换话题,分散和瓦解对方的注意力和攻击力。
有一个旅行社导游带团到某一历史名城参观。游客问:“请问有什么大人物诞生在这个城市吗?”导游一下子茫然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但他灵机一动,非常机敏地耍了个小花招,说:“先生,这个城市里诞生的都是婴儿。”旅游团的成员哈哈大笑。
身为一个导游,陪同参观团参观古城,却连古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都不知道,这本来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但这位导游却耍了个语言小花招,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他巧转话锋的智慧。
多说好话我们曾听到有些人发出类似的感慨:在职场说话不能说得太绝,说得太绝,没了余地,那是给自己断了后路。说话留点余地,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要改口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当你忘乎所以地只顾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时,可别忘了身边随时会有人听了心里不平衡而站出来向你发难。假如你在吹完自己后,再为迎合对方的求衡心理而顺便捧对方几句,你就容易过关。
某公司经理习惯于别人称他为“头儿”。一天,公司招来一位新雇员,他对这位新雇员训话时说道:“在公司里我是头儿,所以,你以后只管叫我‘头儿’即可。”他只管说得痛快,不料,平常极少出现在公司的董事长偏巧在这个时候走进办公室里来,他显然觉得有些“不对味”。
此时,这位新雇员也不识好歹地将他一军。问道:“你是头儿,那么你还有上级吗?”经理看看董事长,又看看雇员,立即改口道:“当然有啦,那就是头儿的脖子——董事长!”
新雇员这才附和:“当头需要转动的时候,它确实是必须服从脖子啊。”
这个例子中的经理初衷是为了吹嘘自己。如果不遇到别的因素的干扰,他的吹嘘自然没有改口的必要,可他却偏偏遇到了比自己还要厉害的董事长。为了不使自己丢尽脸面,又能让上司心满意足,他采用吹此又捧彼的语言小花招,至少在当时他还是圆满收场了。王顾左右在职场遇上难以解答的事经常会碰到,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你猝不及防。而这时候,你明知问题本身就是陷阱,你该做什么选择呢?耍耍小花招吧——王顾左右而言他。
某公司市场助理朱小姐遇到老板这样的问话:“你觉得薪水够用吗?”她不知老板的用意何在,于是张嘴就是一句“慌不择舌”的真话:“我不敢说不够用……”
身处市场、公关这种花钱的部门,老板自然会担心你大手大脚。他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是在“考验”你的理财观。
有些老板喜欢听手下说薪水不够,因为他以为抓住了你的“软肋”,对你施以小恩小惠你就会甘当座前走狗。但有的老板则会由此想开去:“不对嘛,一个小姑娘,开销这么大?花自己的钱都这样,花公司的钱不就更……”这个朱小姐事后颇有感触地说:“遇到此类事,最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以谬制谬使用这种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使得许多经典性的说教沦于迂腐,甚至已经变得无甚意义。行使职场的职权进行语言上的类比制谬,盖因对方无理挑事而不得以而为之。恰当地抓住对方语言的破绽,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这种即时的以谬制谬术只要用得贴切入理,不应受太多非议。
二是为了让办公室里的同事知道他有多么神通广大。他们不厌其烦地在职场中传播小道消息,并把这些消息极尽所能地称为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甚至把自己列为某种成功事例中的主角,说是要把快乐与同事们共享,实际上是为了抬高自己在同事中的影响力。
再有就是为了博得异性的好感而故弄玄虚地自我炫耀。这种自我炫耀大多是以夸耀自己的经济基础高人一筹为桁架,以期吸引异性投来羡慕的眼光。不过这种炫耀多数属于即兴杜撰。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讲究“嘴”的机巧与技巧的,总是能把话说得很极致。比如大家在谈论房产话题时,他冷不丁给你插上一句:“咳,去年×地公寓每平米一万二,我打一下喷嚏,机会漏过去了,现在都炒到一万八了。”比如大家都在为某某某买了一辆新车而赞不绝口时,他搀和进来:“还是新车好啊,你看我开的那辆破宝马……”
以在职场中自我炫耀为乐事的人即使能“炫耀”一时,但绝对不可能混得一世,因为自我炫耀者大多既缺乏实际的内涵和修养,又没有真正的能耐。俗话说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尽管你在炫耀时兴奋之情可以溢于言表,但这种炫耀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呢?到头来你的同仁们个个都混出点名堂了,你依旧炫耀不改,就不得不想该换个栖身之地了。
无所顾忌在职场中说话是有所顾忌的。如果你平常因直言不讳而得到好的口碑,千万不要引以为荣,因为办公室终究是容不下直言不讳者的。你把平时生活当中“什么话都掖不住”的习惯带到职场中,那么“嘴忌”的雷区就会遍布你的四周,你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无所顾忌而出现“滑丝”。
如果领导安排你做“分外”的工作,请不要无所顾忌地说“那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团队领导对思想僵化、适应能力差、又不求上进的员工是很生气的,你可能会因这么一句话而在职场中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遇到困难,请不要无所顾忌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如果未经思考就说此话,就等于拒绝去做,那你不如自动走人。世界上没有天生的“万能”之人,不会可以学,虚心地向周围的人和书本请教即是。只要多用心少动嘴,总会有解决之道。
如果有人请你帮忙,请不要无所顾忌地说“那不关我的事”。即使你有绝对的理由证明这个事的确不关你的事,但用这种口气和职场中任何职位的人说话,只能说明你很狂妄,你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因此你在职场会很孤立。
如果大家都在谈论××领导,请不要无所顾忌地说“××领导真讨厌”。即使你受到了某种委屈,即使你的领导真的够讨人嫌的,即使你天不怕地不怕领导报复也不怕,但因为你无所顾忌地发牢骚,讲怪话,你的形象也会大受损害。
打小报告在职场中,爱“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总是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孤立,因为他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安全是人最起码的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因为有人打小报告而受到了威胁,那么“打小报告”的人自然就会失去同事的信任。
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常人意识里,在领导面前说同事的坏话、打小报告、告密是一条“惟私利”的“嘴链”。这条“嘴链”因为常常伤害他人的利益,而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许多冲突,因而打小报告往往被人认为是卑劣的。
打小报告从某种程度上与“告密”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它们都是靠一张嘴,唆使他人爆发各种冲突,而自己却当旁观者和获利者。曾几何时,在中国这个国度里,告密者往往受到鼓励,它使很多忠诚正直的人受到残酷迫害,并成为一些人向上爬、实现自己个人野心的资本和手段。这道沉重的阴影,至今还影响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