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词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词汇 ›› 文章正文

“停连”略说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4年03月08日 11:52 浏览次数:1800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6954

完成句的停前,声音要收住,然后有一个平稳的较长停顿。这里需把握三点:(1)话将说完时,气也将用完,话语声音停止,气息也呼出完毕;(2)收音音节要处于落势,有时停前的整个词组都要下落,并要把握语势;(3)收要收住,或急收,或缓收,或强收,或弱收,但都要打住,不要失去控制。这主要针对全篇结束的完成句而言。由于上下句、上下段之间的停顿并非全篇的结束,停前虽然也有一句、一段结束的感觉,但在“收”的分寸上要适当控制,让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不中断,强弱、急缓的程度上也不要像结尾那样收得突出、明显,以便保持继续朗读下去的行进感、连续感。而停后的衔接,要起得恰当,一句、一段的起始,也是可强可弱、可急可缓,不必有固定的格式。

未完成句的停前,有“扬收”和“徐收”之不同。停前扬收,即停前的音节、词或词组有一种上行的趋势,能表现“未完成”的情形,以形成行进感或推进感。停前徐收,即停前的音节稍稍拖长的时候,有一种声断气连、藕断丝连之感。徐收和扬收可以并用,扬收的音节也可同时徐收。未完成句停后的起,有“停后缓起”和“停后突起”之区别。停后缓起,是指使用较低的声音,让停后开头的音节从容发声,缓缓出口。缓起时,不但要把停前的“收”稳稳托住,而且要推动后面的词语。停后缓起不能失去与停前词语的承继性,不要把停顿变成语意中断的空白。停后突起,是指停顿时急吸气,停后急发声、快吐字。突起要改变停前的声音形式,造成新的色彩和分寸。未完成句后的停连关系,有“停而紧连”和“停而缓连”之分。停而紧连,即停顿前后迅速衔接,甚至不换气,不偷气。停而缓连,即用停前停后的音节延长来填充因停顿造成的空隙,使得语言若停若连,连而不拉,停而不涩,有时连接处可以吸气,停顿中可以屏息。

停连的基本规律有六条:(一)根据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句安排停连,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不能无根据地乱停乱连,也不能只是读下去,不考虑停连。(二)从“读”和“听”双方的需要考虑停连。“读”是主导方面,但又不能随心所欲。(三)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是朗读者进行停连安排的重要参考,但不能因此而捆住手脚,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四)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越多,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越少。感情凝重深沉时,停顿较多,感情欢快急切时,连接较紧。(五)只要有两个词相组合,就有停连问题。在组合中,停顿时间长,表示组合关系松动,或统领其后,其余味较浓。停顿时间短,表示前后关系较紧密,或受制于前,或要求速进。(六)停连必须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共同完成朗读的音声化再创作,它是朗读的重要支柱,但它不可能孤独地起作用。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