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主任陈怡为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一二年级家长们做了一次演讲,主题是“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陈老师的演讲是个老话题,“比较中日下一代的教育”。15年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曾经写过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全国引起了持续几年的大讨论。这篇文章说的是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草原探险夏令营。和同龄的日本孩子比,中国孩子明显存在独立性差、不能吃苦、没有环保意识等等缺点。这次陈老师讲的同样是中日教育差别,我们不妨对照15年前的那篇著名文章,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要像当年得出的结论那样,不要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
今年寒假,我带了一个青少年艺术团27位学生访问日本。这批孩子大的12岁,小的9岁,多才多艺,都是学校的佼佼者。在日演出非常精彩,但为期一周的访问中,有不少细节让我感慨,有的很不是滋味,想跟家长们说说。
花钱没计划
出发前,我们怕孩子乱花钱,要求每人只能带1万日元的零花钱(折合人民币近700元)。活动开始时,我们到了一个机器人展馆,孩子看到好玩的都想买,出手很大方,有人当天钱就见底了,如果不是老师阻止,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会花光。
第一天我们安排孩子打电话向家长报平安,有孩子抓起电话的第一句就说:“妈妈,我的资金严重困难!”还有孩子说:“杭州下雪了?那快给我买溜冰鞋,要底下带冰刀的那种!”
与日本孩子见面,互赠礼品,我们孩子送出去的东西都是买的,日本学生的礼物却是手工作品。花钱买,似乎是我们孩子的习惯。
(《夏令营中的较量》,也提出了中国孩子“做事没计划”: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背点吃的,装装样子。才走了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
日本成人注重
磨砺孩子的坚韧品格
2月1日,我们来到日本九州佐贺县的劝兴小学,当地气温2摄氏度,我们访问团所有人都裹得严严实实,到人家学校操场一看,吓了一跳,日本的小学生都是一身长袖薄外套加短裤,在操场上奔跑。后来几天,下雪了,看到不少初中生穿着短袖进出。日本孩子比我们同龄孩子壮实很多。
日本老师告诉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磨砺他们的坚韧品格,日本成人很注重训练孩子的抗冻能力。即使在严寒天气,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穿夏装在户外运动。这种抗冻训练,家长很支持。孩子上学前测好体温,家长觉得身体适合锻炼,就会签字赞同。
(《夏令营中的较量》也说到了这点: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这样实打实的磨砺教育几乎是空白。)
生活细节其实看出了很多问题
入住日本的一家宾馆,宾馆经理找到我,给了我一张纸条——“上完厕所请冲洗”,这几个字是用中文写的,我看着很不舒服,立刻召集学生开民主生活会,这样的会一路没停过。
日本的温泉非常有名,访问过程中,我们也去体验了几次。洗温泉前,导游再三告诉我们要先洗干净,再下温泉,长发的女生要把头发盘起来,但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怎么冲洗就跳到了池中,在温泉里游来游去,大喊大叫,水花四溅,有的内裤乱扔,这些都让人非常尴尬。
孩子们住进宾馆,老师问,为什么不开空调,孩子说,遥控器不知道怎么用,因为家里都是爸妈开的。
我们参观了日本一家儿童训练营,在那里,做事的第一标准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孩子入睡时,需自己整理床单被套,起来后再把床单被套拆下,放在指定地点。
在日本,我们还听说一种很特别的训练孩子的方式:孩子长到4岁,父母给孩子3000日元(约200元人民币),让他(她)一人到商业圈,购买指定的3件东西,还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孩子长到6岁,要求独自到10公里以外的亲戚家走一趟。父母可以偷偷跟在后面,但不能让孩子发现,不管孩子有多疲惫,也不能去帮他。
(《夏令营中的较量》讲到,中国孩子不懂基本的生活技能: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