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以下曾是发生在我朋友家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儿子自小聪明、上进,他在学习上一直在班级名列前三名。但自从去年上初二以来,儿子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校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束,于是父亲下决心关停了宽带,让孩子在家无法上网。谁知儿子反应异常强烈,他突然拒绝上学,闭门不出,以示抗议。连续一周父亲软硬兼施逼迫他回校读书,但得到的结果是:儿子离家出走了!在儿子离家出走后的第三天,母亲在一个网吧里把儿子找了回来。为了避免冲突,父亲选择了忍让,没有批评儿子的过激行为。父亲说:“从来是儿子怕我们,现在突然发现:儿子不再怕我们,倒是我们做父母的越来越怕儿子了。”夫妻双双开始反思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并多次来向我咨,征求我的意见。他们重新为儿子开通宽带,并开始改变方法。儿子回校读书后不再向他提考试成绩上的要求。慢慢地亲子关系改善了,儿子也懂事了不少,玩电脑也更有节制了,学习成绩有所回升。
去年寒假前夕,儿子透露出要染发的打算。在孩子的父母看来,未成年人染发是一种十分出格的行为:只有那些缺乏家庭管教、又被学校放弃、在社会上染上了不良习气的孩子才会去染发;况且,中学生染发是学校明令禁止的。父母都认为这是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因此坚决拒绝了儿子的要求,没有留下任何商量的余地。但是,放寒假的第二天,儿子突然给她母亲发了一个短信:“今天我染发了!”显然,儿子是在向父母挑衅。这位父亲得悉后马上给我打电话求助:“今晚回家后我如何面对儿子一头色彩斑斓的头发?是强令他染回原样呢,还是听之任之?强令难免引起激烈冲突,但听之任之我实在无法做到。寒假期间亲朋好友对儿子染发有议论,我们该如何向他们解释?我现在该怎么办?”。
专家点评
接到电话,我当即给我这位当父亲的朋友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且用“视而不见”的方法回避儿子的挑衅。儿子知道父母坚决反对还要染发并且发信息通知父母,他是要看看你们究竟能把他怎么样。这显然有挑衅的意味。在此时此刻,父母若针锋相对与儿子正面交锋,双方必然在情绪状态下产生过激行为,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导致新的冲突。因此,回家后宜采取“视而不见”的方法,避免正面批评、谈论儿子的行为,以此来回避儿子的挑衅。
2.用沉默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回避挑衅不等于听之任之,对儿子的不良行为不应该迁就,你们需要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态度,但这种表达的恰当方式是沉默。沉默能够渲染一种气氛,会让儿子深切感受到父母的沉重心情,从而促使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但又不会伤害儿子或引起语言冲突、导致矛盾激化。
3.借助亲朋好友的议论来影响儿子的审美观。明知父母反对还是坚持要染发,说明儿子非常希望尝试,也一定以为染发会很美很酷。所以,父母还要从审美观的角度来影响儿子。寒假遇到亲朋好友,假如他们当面说起儿子染发一事,你们可以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和他们进行讨论,让亲朋站在审美的角度发表一些对你儿子染发的看法,语言要客观,立场要中立,这样可以从审美观方面影响儿子。如果儿子发现周边不少人觉得他染发后不美观,他对此的看法也会慢慢改变。
4.寒假结束前给儿子一个“染回来”的建议。整个寒假对此事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强迫儿子,给他自己有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注意进一步加强彼此交流、沟通,增强互信基础。在寒假结束前给儿子一个建议:“儿子,你一定要染发,我们不能强制你,但是确实觉得这样很不和谐美观。现在你也已经尝试过了,该考虑下一步了。为了不违反学校的规定,也为了让爸爸妈妈心里踏实一点,建议你在寒假结束前将头发染回到自然的黑色,你说行吗?” 我相信,父母这样通情达理,儿子的一颗倔强的心一定会被感化的。
寒假结束前的一天,朋友来电话说:我遵照你的意见做了,儿子今天果然自己去将头发染回自然的黑色了。一场家庭暴风雨就这样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