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是初二学生,在他4岁那年,父母离异,他一直与外公外婆生活。他的父母在离婚后很少与孩子联系。一次,不知哪个同学搞恶作剧,以王睿的名字订了麦当劳的外卖。当时,王睿正在图书馆借书,与此事毫无关系。班主任只好自己掏钱付了餐费,几位在场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零花钱来帮忙,被老师谢绝了。事后老师告诉了王睿此事,希望他能理解同学的慷慨解囊之心,对同学们乐于解围行为表示一下赞叹和感谢。王睿一脸漠然,不言不语,既不赞同也不感谢。王睿无动于衷的行为让老师感到担心和忧虑。
当今社会,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抚养。隔代教育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抚养的利与弊,发挥其优势,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祖辈和父母要互相理解,经常沟通,在教育上要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
像王睿这样的孩子,亟须对他冷漠的性情采取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措施。那么,他的外祖父母该怎么做呢?以下建议供参考。
1.在孩子心中植入“感谢之苗”。
王睿的外公外婆首先可以用“感谢条”互动的方式,在孩子心里植入“感谢之苗”,培养孩子对身边人的认可、亲和与接纳心态。“感谢条”是培养孩子社会亲和力的一种心理游戏。这种游戏重在让孩子回想所有曾经给自己带来方便、愉悦、幸福以及给予自己重要东西的人,并用一幅图把这些人表现出来。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圈,让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其中,然后画一些别的圈,把对自己好的人的名字写在里面,在自己和别人的圈之间画一条线,上面写上他人为自己做的事。然后给每个帮助者写一句感谢的话。
感谢条互动,就是不仅让王睿写感谢条,而且外公或外婆也参与进来。以祖孙的日常生活为范围,寻找曾经被照顾和被关心的事情,由外公或外婆表达出来,对此人此事进行肯定和赞赏。然后,把所写的“他人”扩大到给予自己帮助的邻里、老师、同学等人身上。外公外婆数十年对人生的体悟体现在对邻里的感谢之词中,这能给王睿提供一个鲜活的榜样,使他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激他人的帮助。感谢条互动的形式,能使祖孙逐渐化解原来对他人的片面认识,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人间温情,也能改变一些老人隔代抚养的局限。这种互动形式可随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如果老人有心督促孩子把每次画的图收集起来,在孩子遇到困难、阻力,情绪沮丧时拿出来看一看,会对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鼓励作用。
2.以反哺升华“受伤之情”。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在离异并隔代抚养的家庭中,成年人往往因为各自的视角不同,对离异的夫妻持有各种偏见。比如,王睿的外婆对前女婿弃孩子不顾,一心想摆脱病妻的做法深恶痛绝,每提起王睿的爸爸,就情绪激动难以自制。实际上,孩子对父母的认识与祖辈不同,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用孩子的心来感受自己的父母。王睿虽然很少见到爸爸,可他总有一种爸爸很会闯社会的印象,对爸爸又想又怨又无从说起。所以,王睿的外公外婆需要放下自己对女儿、女婿的看法,让王睿主动与父母联系,多与妈妈打电话沟通,问问她的病情,或者主动去妈妈的新家为她煎药。用电子邮件和远在国外的爸爸联系,了解父亲打工的境遇、感受等等。
孩子只有和自己的父母多接触,尤其在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主动关心父母,真正在接触中了解父母的婚姻状态和他们所正在经历的情感,才能逐渐化解孩子内心早期远离父母的焦虑和不安,借助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整合并形成孩子对父母婚姻的客观认识。一旦王睿体会到父母各自的苦衷、难处,并主动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隔代抚养时常缺乏的基于亲子关系之上的教育(即来自亲生父母的教育),才会在“不在场”的情形下真正发生作用。王睿这种对父母反哺性的关心,亦可升华早期家庭变故带给他的“受伤”情结,使他的利他行为增多,对王睿正确认识和接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根本的促进作用。这一点,离异并隔代抚养的家庭尤其需要注意。
3.扩大交往,领悟“付出之乐”。
对于怎样让孩子增强社会亲和力,减少冷漠的方法,心理学界曾经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以“给予收获”为心理准则的互动。这个准则认为有付出就有收获。在两个人放松的情况下,互相想象一种美好感情,把它拿在手里,相互赠予;想象并感受对方所给予的好感。实际上,生活本身的复杂并不一定能保证给予就一定有收获。真正的收获是给予者自身给予行为之后所感受到的心灵平静与无愧。
就王睿而言,他本身无过错,却成了婚姻破裂的承受者;本无坏心,却成了他人玩笑的被栽赃者。这种被动遭遇生活问题的情形以后难免不再出现。针对这个问题,王睿的外公外婆关键是提醒孩子在交往中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无愧,看自己是否能给他人带来方便、幸福,能否给别人重要的东西,成为别人愿意感谢的人。这样,交往就不是一件功利目的强的事情,而完全是孩子在扩大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善良本性的过程。一旦发现了来自内心的快乐,王睿就可以在一次次的交往互动中,改变自己、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逐渐与冷漠挥手告别。
离异并隔代抚养教育的问题很多,这不仅是一两个家庭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首先来自和谐家庭。真心期望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能认真对待感情、对待孩子、对待老人,勇敢地承担起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古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家庭也要这样思考,这样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