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是关爱多一点,还是权威多一点,哪种方式更好呢?专家提示,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育孩子其实是一门艺术。
案例1:
希希妈妈觉得自己是个很成功的妈妈,因为她希望希希做到的事情,譬如不挑食、不吵闹,希希都能做到,这让希希妈妈觉得面子上很光彩。即使希希有时不乖,她也不担心,她要希希做的事,总会有办法,批评、惩罚、没收玩具、不许看电视……总之,对孩子的管教坚持说一不二,孩子哪能斗得过人人呢? 但令希希妈妈苦恼的是,总觉得希希在感情上似乎不像其他孩子对妈妈那样亲密。
案例2:
冬冬妈妈一直感到很苦恼,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有时比男孩还要调皮,特别不守规矩,几乎每天都要惹出点是非,被幼儿园老师告状,或受到点小处罚。冬冬妈妈想,可能是自己对孩子教育过于宽松的缘故吧,有时她下决心要好好管管冬冬,譬如让她早点睡觉,却往往在冬冬的一声撒娇之下败下阵来。
案例分析:
父母与孩子相处时,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一是关爱,二是权威。“关爱”是让孩子感到温暖、被爱、被接纳;而“权威”则让孩子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知道需要克制自己的冲动,懂得如何学会合乎社会准则的行为方式。这两件事构成了两个重要的、彼此独立的方向,每个父母在这两个方向上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高低位置,譬如有的父母高关爱、低权威;有的父母低关爱、高权威……将两个方向合在一起,就会有四种类型:开明权威型、忽视冷漠型,以及类似冬冬妈妈的溺爱放任型和希希妈妈的专制权威型。这四种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不同影响。
1.专制会使孩子更胆小
虽然专制权威型的教育会使孩子懂得什么是许可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使孩子可能成为典型的遵纪守法、服从权威、认真负责的人。但是也有可能在孩子身上造成不良后果。有的情况下,孩子会过分退缩、依赖、懦弱、没有主见、胆小怕事;或是孩子非常叛逆、不合作、不友善、攻击性强,甚至会有暴力行为。
提示:在专制权威型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很可能对自己和他人感受不太敏感,不够人性化。
2.溺爱让孩子能力降低
在溺爱家庭成长的孩子,从来不感觉自己缺乏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溺爱过甚,会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很差,一旦走出家庭,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劣势,导致自信心低,甚至退缩。也可能由于他们的需求总能得到满足,而使他们缺乏自律,不能克制自己,会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提示:有的父母开始对孩子有求必应,当孩子出现错误吋听之任之,只有当问题非常严重时才想起管教,这种“先松后紧”的方式会激发更大的反弹,使管教效果甚差。
3.忽视使孩子冷漠无情
这类父母多数时候对孩子不闻不问,几乎没有为孩子做什么。孩子由于没人管教而可以随意尝试,如果幸运,可能自己悟出生活规律。但是更多的时候,孩子由于既缺乏关爱,又缺乏指导,可能会造成健康不佳、学业不良、社会适应性差的后果。
提示:由于孩子从小不曾被爱,所以他们也不懂得爱人,缺乏同情心,使自己成为冷漠无情的人,成人后的婚姻很容易受挫。
4.开明是最理想的方式
开明权威型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既能感到被爱,有安全感,同时又懂得自己行为的界限,不会任意妄为。他们具有权威专制型和溺爱放任型两种方式的优点,同时又没有那两种类型的负面影响。
提示:事实上,父母很难在关爱和权威两方面都做得很好,难免会有所偏向。但是当关爱和权威都需要提高时,要优先提高关爱。毕竟,爱是教育的基础。当孩子的关爱水平提高后,再逐步提高权威水平,这样孩子通常会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