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百科

孩子是父母的勋章,如何让这枚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每一对父母都在思考的事情。来家教百科,教您科学、轻松的教育您的孩子。

家教启示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家长类专题 ›› 家教百科 ›› 家教启示 ›› 文章正文

母亲的眼光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4日 09:30 浏览次数:901 内容转自:jiatingjiaoyu.xiaoxue123.com
No.A56898

一次,美联社的记者去采访杜鲁门总统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总统母亲:“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是怎么想的?”“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这位母亲平静地回答:“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

看罢这则故事,不禁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真是难能可贵,一位当总统的儿子和一个种土豆的儿子,在一个母亲的眼里竟然没有什么分别!我想,这种胸怀和境界恐怕不是我们所能达到的吧。或许,我们的社会欠缺的就是一种接纳平凡人生的土壤,我们的家长缺乏的就是一种平和而达观的心态,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一场让孩子面临胜负的竞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扫大街。”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有意无意地向孩子灌输着这样的一种思想:只有怀揣烫金的文凭成名成家,只有成为社会上屈指可数的“名流精英”,成为“人上人”,孩子的人生才算放出了光彩。如果我们的孩子说长大了要做农民当邮递员做清洁工,想必定会被斥责为胸无大志,没有出息了吧。

面对着这位母亲,让同样作为母亲的我羞愧难当。我又何尝不是抱着“望子成龙”,一心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的欲望在时时处处地苛求孩子呢?因着这种心理,孩子的单纯天真在我眼里成了幼稚、不懂事的符号,孩子的乐观豁达成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标志,孩子的活泼好动则成了不专心致志、不勤奋踏实的象征。再加之与人攀比的心理和虚荣心作祟,于是,在我的眼里,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不如他人优秀;于是,对孩子的教育轻则演变成了苦口婆心,语重心长,重则眼光严厉,言辞无情。若是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给予孩子的不是疾言厉色的批评,就是痛心疾首的指责……

面对着这位母亲,让作为老师的我同样感到惶恐不安。我问自己:一个成绩优异和一个表现平平的学生在你眼里一样吗?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和一个懂事乖巧的学生你都能一样喜欢吗?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和一个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你能一视同仁吗?你能怀着一颗平和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吗?扪心自问,我不能。的确,由于家庭环境、智力因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差异,会让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但往往,我们总是偏爱欣赏那些成绩优良、表现突出的孩子,忽视冷落那些默默无闻,表现平平常常的孩子,批评排斥那些调皮顽劣的孩子。因为我们的教育观念常常摆正在以培养“社会精英”为己任,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们的学生送到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我们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的错误引导下,我们看待学生的眼光变得狭窄,我们认识学生的眼光变得肤浅,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质被我们以合理的名义扼杀、泯灭,我们将教育演变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精英选拔”,演变成了为自己谋求名利的手段……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在他的《成长金句》中写道:上天赐给天下每一个孩子三件宝物: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颜、无邪的心灵,但愿不要让世俗将这些珍宝夺去。可是有时,不正是我们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用咄咄逼人的眼神,声色俱厉的批评与劈头盖脸的指责一点点剥夺着孩子身上的珍宝吗?

感谢杜鲁门总统的母亲,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让我再度审视自己的眼光,她告诉了我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母亲,该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该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孩子,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评价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返回〖家教百科〗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