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过:“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面对着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刘同学(男)
家庭成员:母亲从事清洁工作;攻读专升本课程的姐姐
家庭情况:父亲在其孩提时因交通事故去世,家庭收入很低,属低保户,社区有微薄的补助,其舅舅也经常关心其家庭,并从经济上资助。
该生特征:据其高一班主任反映,高一期间可以称之为问题学生,抽烟,无心向学,顶撞老师。高二文理分科后,我所担任的班级接收了这个学生,一开始时还很担心其叛逆心理,但可能换了个新环境个性也有所转变,变得文静内向,心事重重,除了放学后与其他同学打篮球外,课间期间一般会独自逗留在自己位置上做数学题,该学生的基础很差,但唯独数学成绩还比较突出,但由于学习方法与学习耐力比较差,虽然很努力学,但是走神的坏习惯始终阻扰着他,成绩一直位于班的倒数,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同时也传授了不少学习方法,也勉励他争取每次考试前进三名。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同时也密切与他在上大学的姐姐保持联系,因为该生不太愿意听其母亲的唠叨,却是很愿意与姐姐分享他的一切。据他姐姐反映,他们俩姊弟对于外界都会宣称自己是双亲健全,也会想方设法保证这个谎言不被拆穿,所以对于周遭的舆论都会有草木皆兵的架势,所以我特别与科任交待清楚,以免在言语上有所过失。该生很喜欢打篮球,也很乐意为班集体争荣誉,所以每次班际篮球赛我都会就其成绩在班上表扬一番,借此提高他的自信心。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 孔同学(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身患绝症的父亲,上小学的弟弟
家庭情况: 父亲住院,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所在管理区对其家庭进行资助,由于父亲住院家里的大小家务及弟弟的日常生活由其一手包办,住在其附近的舅母会过来帮她的忙。
该生特征: 精神上有问题的母亲于其初中时过世,其父亲因配偶的过世也受了打击不少,该生是个很懂事的女生,目睹了这一切,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坚强,也表现出很乐观,小小的肩膀力扛着一切,没有埋怨,只有更努力,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力争最好,但是过尤则不及。随着父亲病情的加重,忙于两边跑的她终于还是吃不消,光是精神上也承受不了这个巨大的压力,成绩也退步了不少,眼看她的笑容日渐减少,我也表现得万分焦急。
教育方法:为了减轻其负担,我通过日志、小纸条与其谈心,减轻其心理负担,并对其承诺“只要我能为你分担的我都愿意”,我们还通过面谈、电联的方式进行交流,该生也很大方、很乐意与我分享她的喜怒哀乐。面对其学习成绩,她也表现得很乐观,坚信只要努力勤奋,把遗失掉的时间补回来,注意学习方法,提高时间利用率,成绩还是可以赶上去的,而我也不时为她提供些学习方法,在上课时也密切关注她的精神状态。为了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向学校校长及政教处主任反映了这一切情况,学校马上帮其办理了一切能申请的经济援助:台商的助学金、学费减免、本校的助学资金。
教育效果:学业成绩渐渐回升至原来的名次,在面对困难时变得更乐观、更坚强,生活能力更强,得知她情况的同学对其很佩服,也暗暗地以她为榜样。而且该生更可贵的地方是她对帮助过她的人都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没有认为这一切是别人所欠她的,对她好是理所当然的。她的这些品质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逆境出人才。
案例三:
学生: 刘同学(男)
家庭成员: 离异的母亲
家庭情况: 家庭条件很一般,母亲在一工厂里打工,收入一般,经济上除了村委的补助外,其舅舅也会资助。
该生特征:初中时成绩比较差,也会与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结伴,会逃课,甚至打架。但在初三时发奋读书,初中升高中时勉强达到万中的地区分数线。刚接手这个学生时,觉得他为人比较活泼,爱运动,尤其是篮球,可谓他的强项,但是学习成绩很一般,理科思维不错但学习方法不妥,而且持久力不强,虽然考试前会发奋,但毕竟高中的课程不如初中,不能靠“临急抱佛脚”这一招,所以成绩迟迟不见起色,而他也开始有放弃的念头,干脆上课时会打瞌睡。而且日常常规也做得不好,衣着不规范,头发老是不肯剪短,而且经常迟到。
教育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他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他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与我交谈的话激励她,也希望他能够以家中唯一的男丁的角色以撑起这个家,使他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他上课时很少走神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衣着“正统”。学习的劲头很足考试成绩进步显著,而且还参加学校的体育班培训,立志高考时考个体育本科。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