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上午,第二十九届雅典残奥会乒乓球赛单打冠军、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吕晓磊,回到山东菏泽市东明县的家。刚到家,听说妈妈正在街上爆玉米花,他二话没说就赶去帮忙。
世界冠军在街头爆玉米花,立即成为东明县城的一大新闻和景观。
吕晓磊深情地对围观的人群说:“我这个世界冠军是妈妈用玉米花机爆出来的。”
7岁玩童痛失右臂,“负罪”父母立下誓言
1989年7月5日19时30分,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到山东省东明县外贸公司干部吕怀金、陈上夫妇身上:两人摆好碗筷,正要招呼7岁的儿子吕晓磊吃晚饭时,才发现这个一向贪玩的小家伙不见了。陈上正要去找,邻居陈大妈一头撞了进来:“不得了,小磊触电了……”
陈上两眼一黑,差点摔倒。夫妻俩一路跌跌撞撞地赶往儿子出事的县电影院,见儿子昏迷在地,左上方是一根低垂至成人胸部的破损高压线……经紧急抢救,晓磊的生命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儿子住院的那段时间是吕怀金、陈上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一次,陈上实在忍受不住痛苦的煎熬,一下跪在熟睡的儿子病床前,用头狠撞床沿:“妈妈没有照顾好你,妈妈对不起你……”
吕怀金一把拉起妻子,吼道:“你这样折磨自己,就能吃到后悔药了?我们还是好好为儿子的将来想一想吧……”陈上扑进丈夫的胸膛,哽咽道:“怀金,咱立下誓言好吗?一定要将晓磊培养成才,让他和别人一样有出息!”吕怀金抱住妻子重重点了一下头,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吕晓磊出院后,陈上向单位请了长假,在家照顾晓磊的衣食起居。为了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她教儿子用左手吃饭、穿衣,并经常跟他讲保尔、张海迪等人的故事。吕怀金一边工作,一边和县电影院打官司,每天回到家骨头都像散了架,但仍要教儿子算上一会数,写上几个字。官司一打就是5年,法律最终给了这个不幸的孩子一个公道。
1992年8月,吕怀金带晓磊到大伯家做客。大伯家附近有一个乒乓球台,晓磊经常在那儿看人打乒乓球。后来,他便闹着要爸爸陪他打球,尽管他不得不用左手打,但一招一式还是蛮像回事。告别大伯一家时,晓磊别的都不要,只把乒乓球拍和几个乒乓球抱在怀中。伯父慈爱地抚摸着晓磊的头,对弟弟说:“晓磊爱打乒乓球就让他打,说不定咱吕家还能出个奥运会冠军呢!”
吕怀金回家后将此事对妻子说了,两人便郑重商定:如果儿子真的喜欢打乒乓球,无论如何也要将他培养成才。
妈妈的那个小小玉米花机啊,是儿子求学、练球的“银行”
陈上夫妇特意请来县体委乒乓球教练陈玉根给晓磊做“鉴定”,看儿子有无培养前途。陈玉根教晓磊打了一天球后,摸着他的头说:“这个徒弟我要了。”夫妇俩听了,禁不住相视而笑。
1993年2月,吕晓磊正式进入县体委乒乓球队学习。每天放学后,他做完作业就往县体委跑,星期天更是整天泡在训练场上。慢慢地,他的球技有了很大长进,四肢健全的小伙伴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1994年5月,吕怀金、陈上夫妇双双下了岗。陈上怅然离开公司大门时,脑中一片空白:今后一家人的生活咋办?儿子上学、练球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上哪儿弄钱呢?
为了养家糊口,吕怀金去一家公司做了业务员,陈上则干上了爆玉米花的小买卖。她每天拉着老式爆玉米花机在县城和周围乡村来回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脸上、身上全是煤灰(打玉米花需要用煤)。认识她的人都指指点点:“一个国家正式工,混成个叫化子了。”陈上装着没听见,心想,反正一天能挣二三十元钱呢,儿子上学、练球都有指望了。
没想到,她不在乎,儿子晓磊却在乎。一天,吕晓磊放学回家后,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冲妈妈嚷道:“你别爆玉米花了,同学们都笑死我了。”
“笑话什么?咱凭力气挣钱,你觉得丢人,妈妈还觉得光荣呢!”陈上第一次对儿子发了脾气,但很快又后悔了。她把儿子轻轻揽入怀中:“晓磊,妈妈虽然下岗了,也不会挣大钱,但妈妈没有被困难吓倒啊。妈妈和爸爸有的是力气,咱家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吕晓磊对妈妈爆玉米花有了新的认识。1995年11月,山东省体委面向全省选拔青少年体育苗子到山东师大附中上学,陈玉根教练推荐了吕晓磊。经过严格考核,晓磊被录取了。吕怀金、陈上高兴得夜不能寐,但儿子每年三四千元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费又让他们皱起了眉头。
他们东拼西凑了两千多元,眼看离开学只有一月时间了,还有近1000元没有着落。吕晓磊急得直落泪。陈上说:“孩子,别哭,这1000元包在妈妈身上!”第二天一早,吕晓磊还没有醒来,妈妈就拉起爆玉米花机走了,直到吃过晚饭,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
一天下午,天突然刮起西北风,气温陡降了好几度,吕晓磊想起妈妈外出时穿的衣服不多,就拿起妈妈的两件衣服,到妈妈经常去的几个村庄去找。找到妈妈时,她还在给人爆玉米花,头发凌乱,全身沾满煤灰,单薄的身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陈上见到儿子,先是一脸的惊讶,等看到儿子手中的棉衣时,她的眼睛湿润了……
晚上,吕晓磊在日记中写道:“……看到妈妈时,我好像看到了一棵摧不垮、压不弯的青松。妈妈太坚强了,而我还曾讨厌过妈妈,那是多么幼稚啊……”
伴随着妈妈爆玉米花的阵阵响声,独臂青年登上世界体育的最高领奖台
陈上终于凑够了儿子第一学年的学费。吕晓磊就这样告别了父母,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他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时派上了用场,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
吕晓磊的刻苦用功很快感染了老师、教练和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这个身残志坚的小男孩。1997年2月,山东师大附中了解到他的家境,决定免去他整个中学阶段的费用。2002年8月,吕晓磊考上山东师大中文系后,山东师大也免去了他大学阶段的学杂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练逐渐加大了他的训练强度。夏天,晓磊将自己关在闷热的体育馆里苦练,热出一身痱子;冬天,训练得大汗淋漓后,被寒风一吹又感冒了,而他吃过药,第二天又会准时出现在训练馆里。
再苦,吕晓磊也未跟爸妈诉过一声苦,撒过一回娇。现在,他的拿手绝技是前三板,发出的球不仅速度快,而且旋转,往往令对手措手不及。一次国际性乒乓球比赛结束后,—名外国运动员问他的发球技术是怎么练出来的,他幽默地回答:“每天多练半小时。”
陈上人在家里,心里却装着儿子。她隔三岔五就给儿子打一次电话,除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外,就是那句:“好好练球,给自己争气,给所有残疾人争气。”
热汗滚滚下,佳绩徐徐来。1998年,他代表中国队首征巴黎,在残疾人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夺得第3名;次年又在远南运动会上夺得乒乓球团体、单打、公开赛3枚金牌;2000年悉尼残奥会单打第4名;2002年台湾世界锦标赛团体第1名;2002年亚运会冠军;2003年全运会第1名……
吕晓磊的奖牌中还少一枚奥运金牌。于是,他把实现这一人生理想的目光锁定在了2004年第28届雅典残奥会上。
陈上和丈夫因儿子事业上的每一次辉煌而激动。每年的暑假,是一家三口最难得的相聚时间。邻居们都劝陈上:“孩子难得有个暑假,好好陪孩子转转、玩玩吧。”陈上却对晓磊说:“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妈妈要是几天不爆玉米花,还会掌握不准火候呢。孩子,要拿奥运会冠军,一天也不能忘了打球呀。”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练球环境,她从本就挤狭的住房中腾出一间作为儿子的训练室。别人练球以个为单位,而晓磊却以“盆”为单位。一脸盆大约要装250个乒乓球,陈上每天早晚都监督晓磊完成15盆的训练量……
2003年9月28日。雅典奥运会。吕晓磊在乒乓球赛首场双打小组赛中以0∶3输给奥地利选手。他处变不惊,调整了战术和心态,次场便以3∶2的成绩淘汰了法国选手,之后越打越顺,越打越好,终于在28日凌晨4时登上了乒乓球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从而登上了他无比热爱的乒乓球体育事业的最高峰。
那时的陈上再无心爆玉米花,她和丈夫守在电视机前,看着儿子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激扬的国歌登上冠军台,止不住扶着沙发痛哭起来,吕怀金在一旁也泪流满面。
“15年了,咱立下的誓言终于兑现了!”吕怀金为妻子拭去泪水,如释重负地说:“你的爆玉米花机也该退休了。”
“不,咱晓磊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找不到更好的生活门路,我不会停止爆玉米花的!”陈上深情地望着国旗下神采奕奕的儿子,一字一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