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早在几十万年以前,人类过着单个的原始的穴居生活,那时,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的侵袭,人们才开始过群居生活。这时也开始了交流活动。最早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形式。后来,人们发明了火。火,可以用来防御野兽;火,可以御寒取暖;火,可以驱暗照明,扩大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但最重要的是:火,使熟食成为可能,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促进身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人工取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恩格斯说,火的发明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火的发明无愧为人类文明的起点。从此,人类的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就逐步发生了。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就逐渐出现了文字。中国最早的文字要算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武丁时代第一期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前是否有文字,尚不能证实。古文字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揩,草书等字体,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而产生的。
汉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许多变化。除了一些基本词汇保持不变外,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拿甲骨文、先秦诸子、六朝笔记、唐代变文、宋儒语录、元代杂剧、明清白话小说的一些片断来比较,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面貌”不同,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语言与社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叫做共变。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分化、统一的过程,社会的分化常常引起语言的分化,而社会的统一总是要求语言的统一。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发生变化。包括军事现象对语言变异的作用力。军事现象甚至强于其它社会现象。阿尔马尼亚语中有大量的来的自拉丁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的词汇,就是因为公元前罗马军队的入侵、15世纪后土耳其军队的入侵和近代意大利军队的入侵。公元五世纪,使用德意志方言的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Saxons)、裘特人(Jutes)占领了不列颠。公元十世纪.诺曼军队又侵入了不列颠,诺曼人使用的古法语诺曼方言也随之在有不列颠居民的言语交际中渐渐占据了一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