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还】退回赠送之物或归还借用之物的敬辞。参见“完璧归赵”。
【璧赵】同“璧还”。
这就是说,《辞海》把“完璧归赵”同“璧还”、“璧赵”划等号的,而对“璧还”与“璧赵”的解释则是错误的。它没有弄清“完璧归赵”故事的性质。
众所周知,在“完璧归赵”故事中,“完璧”之所以能“归赵”,不是亲王主动“退回”“归还”“归”的,而是蔺相如诡计夺回的;“和氏璧”不是馈赠品,也不是借用物;秦王也无什么“谢意”。
“完璧归赵”条让我们参阅“反璧”条。同一本《辞海》509页对“反璧”的解释是:
【反璧】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晋重耳)受飧反璧。”按今谓却人之赠曰“反璧”,或曰“敬璧”、“璧还”、“璧谢”等均本此。又战国赵蔺相如有完璧归赵事,世俗因又有“璧赵”、“归璧”、“完璧”等语,本为物归原主之义,而多混用为却赠之词。②《文选·潘岳·西征赋》:“忆江使之反璧,告亡期于祖龙。”注:“秦始皇三十六年,郑使者从关东来,有持与使者璧,曰:‘为我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置璧而去,忽不见;始皇使人视璧,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沉璧也。”
这条告诉我们:
1、出自典源①的“反璧”,才可解释为“不受人馈”,“退回赠送之物”“而以原物还其主人”;才有“谢意”;“敬璧”、“璧还”、“璧谢”等词与这个“反璧”才是同义。
2、出自“完璧归赵”故事的“璧赵”、“归璧”、“完璧”等词原本是物归原主之义,“为却赠之词”是“混用”。
3、出自典源②的“反璧”,虽也是物归原主了,但此璧却是一道报丧信、催命符。与“完璧归赵”故事本义,更是相差甚远。
还有个“璧返”(常与“珠还”连用),也容易与“完璧归赵”相混。
《剪灯新话·卷三·翠翠传》(198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翠翠的鬼魂给父母的信中:“将谓瓶沉而簪折,岂期璧返而珠还。”此书对“璧返”注释为:“比喻物归原主”应该说没毛病,但接着附上“完璧归赵”故事作说明,就不恰当了。
战乱中,翠翠被李将军强抢为妻,原配丈夫刘金定找到李府,夫妻只好以兄妹之名相处,后来,这原配夫妻先后郁郁而死,鉴于翠翠要求,李将军将翠翠埋葬在刘金定墓旁。从故事中看,翠翠当然期望李将军主动将自己返还给刘金定(可惜李不知刘是翠翠的原配),并没想要刘金定把自己巧取豪夺抢走或双双逃走。所以实在不能用“完璧归赵”作本体。
关于“璧返”的典源,笔者还未找到,但有个“返璧”的故事,在《吕氏春秋·观表》上,说:右宰谷臣为卫国国君殉难,郈成子到鲁国,派人接右宰谷臣的妻子、孩子到自己家,把住宅隔开,让他们与自己家分开居住,用自己的俸禄来养活他们。右宰谷臣的孩子长大了,郈成子把右宰谷臣生前赠送给自己的璧玉还给了右宰谷臣的孩子。所谓“其子长而返其璧。”这应该是主动返还别人赠送东西的典源。